如何制作风筝

来源:《大众机械》

• 飞龙风筝 •

可以按照制作者对于龙凶险形状的想象制作飞龙风筝。尽管认为其不漂亮,但与凶狠外表相比它更多的是滑稽可笑。总的看来,飞龙风筝与蜈蚣风筝好像飘在天上的巨大毛毛虫。风筝有时会蜿蜒曲折,枝条看起来是毛茸茸的巨大脊椎。通常尾段比头部摆得高一些。就像有许多单个风筝,使劲拉着,需要结实的绳索才能成行。单个的圆节可能有20个,若两节相距0.75米放置,风筝的长度将为15米左右,节数增加或减少时,风筝就长一些或短一些。为了携带或储存方便,风筝将折叠进小空间。但要注意,折叠时不要套住绳索。

风筝的头部

头部比其他各段需要做更多的工作。这一部分有两个主要的环,见图1。内环更为重要,加外环是为了下落时保护尖点。图2是其框架结构。它完全是用竹子做的。把竹子劈成约4.8毫米宽的竹条,用来制作环A。由于竹条太厚,必须将它削薄至小于1.6毫米。环A的直径是300毫米,制作此环的竹条长度应为950毫米左右,以便有一些竹条头可以用于搭接。用麻线绕在竹条头搭接处将其牢牢系在一起。有的孩子用沿纵向撕开的13毫米左右宽的宣纸条。在将宣纸条绕在搭接处前,把糨糊涂在纸条上。宣纸条干燥时收缩将牢牢地绑住端头。

有角、耳朵和转动眼睛的风筝头非常丑恶可怕
有角、耳朵和转动眼睛的风筝头非常丑恶可怕

两根重量一样的横杆作为环的支撑,相距89毫米,互相平行且与中心等距,图2中以B和C示出。这些横杆的两端弯成锐角,并与环A的内表面捆在一起。为了做这些弯折,将竹子放在蜡烛火焰上加热,直至它在压力下弯折。冷却后,竹子将保持形状不变。要记住这种折弯方法,因为在制作各种风筝时都有用。两个直径89毫米的小环放在两根平行杆之间,图2中的D和E。它们用做龙的眼睛,绑在两根横杆B和C上。因为眼睛在环内旋转,小环应做得完全准确。将竹子绕在直径89毫米非常圆的圆柱上可以成型。为了硬化整个结构,两根1.6毫米厚、3.2毫米宽、500毫米长的竹子(图2中F和G)绑在后面。内环A与外环H之间的间距是75毫米,得到外环直径是450毫米。它由3.2毫米宽的竹条做成,竹条厚度应小于1.6毫米。可能有必要用两根竹条来制作这个大环。此时,要非常仔细地使端头很好地绑在一起,做成一个完美的环。两根短竹条J和K与两个环绑在一起。两个角分别用两根3.2毫米宽、厚度小于1.6毫米的竹条制作,将它们绑在上横杆及两个圆环上,使竹条L和M准确地处于F与G端头的中间,从圆环A的中心辐射出去。另外两条N和O分别指向两个眼睛圆环的中心。耳朵不太重要,需要时也可加上。角和加强杆F、G上的圆环的直径为13-50毫米,从硬纸上剪下,如果比较大,可用竹子做。

总的看来,龙形风筝好像飘在天上的巨大毛毛虫
总的看来,龙形风筝好像飘在天上的巨大毛毛虫
头部框架完全用竹条制成,接头绑在一起。(单位:毫米)
头部框架完全用竹条制成,接头绑在一起。(单位:毫米)

宣纸是最佳的覆盖材料,应将其绷紧,没有任何扭曲和起拱的地方。只有部分地方需要覆盖:内环A的里面、角和耳朵。眼睛环暂时不要覆盖。颜色用刷子和水彩加上去,脸可以是白色,也可以刷上鲜艳色彩。角仍为白色,舌头刷红色。

眼睛

每个眼睛框用竹子做成,竹子的厚度削减到0.8毫米,形成直径为82毫米的完美圆环。铁丝沿直径穿过竹子,圆环就能以铁丝为轴旋转,见图3的P处。铁丝的长度要足以穿过图2中的套环D和E。眼环在套环中就位并调整好轴后,用纸条紧紧包住铁丝贴到圆环的竹子上。在套环与眼环之间每一侧的铁丝轴上放一粒玻璃珠,使它们分开,转动的一个环不会碰到另一个环。

用纸遮盖能在风中转动的竹环做成眼睛
用纸遮盖能在风中转动的竹环做成眼睛

眼环的每一侧用宣纸覆盖一半(见图4)。R部分是前面的上半部,S是后面的下半部。以这种方式做成的两半使风对整个眼环的压力不均等,引起它在轴上旋转。眼环的前面上半部做成黑色,延伸到这一半下面的较小的黑色部分是一片圆形纸张,它刚好在两半之间,所以它有一半在眼环的前面与后面均可以看到。有一些风筝制作者在眼睛上加一些微小的玻璃,用于反射光线,当眼睛在套环内旋转时,能产生闪光。

风筝的一节

一节风筝的环做得与风筝头内环尺寸相同,即直径是300毫米。做此环的竹子应是3.2毫米宽,1.6毫米厚。0.9米长的平衡杆放在与图2中横杆F同样的位置,必须做得又小又轻,且非常平衡。一小束纸巾或羽毛挂在平衡杆的端头(图5)。与头部一样,这一段风筝也要紧紧地覆盖宣纸;制作者可以按需要着色。最后一段上的平衡器要有飘带作为结束(图6),飘带用轻布条做成。

各节风筝均有平衡器,圆盘刷鲜艳的色彩,它们在空中会产生巨龙效果。可以在头部的下边沿挂球形平衡器。
各节风筝均有平衡器,圆盘刷鲜艳的色彩,它们在空中会产生巨龙效果。可以在头部的下边沿挂球形平衡器。

牵索

如前所述,可以做20节左右,各节间的距离是0.75米。20这个数字说明有很多节独立部分要用3根长绳子连接在一起,绳子的长度应要保证能从风筝头拉到风筝尾,并有足够的多余长度用于打结。由于这种风筝的拉力很大,使用的绳子应是围网用的6股麻绳。开始时,把3根长绳子绑在图2风筝头的T、U、V处。下一节绑在离风筝头0.75米处。可以把风筝头固定在墙上,使每一根绳子能引出至正确的长度,制作就容易得多。继续不断绑下去,直至相距0.75米的所有各节全部绑好。也可用其他间距,不过,所选的距离在整个风筝长度上必须一致。各节风筝的尺寸可以不同,或者它们全都可以是直径为225毫米的,而不是300毫米,平衡杆则是0.75米长,而不是0.9米长。不过,各节一致的风筝要好得多,而且比较容易制作。各节在风筝中的位置示于图7。

控制缰绳

缰绳常常是用3根绳子做的,它们连接在风筝头上与牵索同样的位置,即T、U、V处。较低的绳比两根较高的绳长一些,所以风筝会朝微风的方向有一些倾斜。头倾斜时,风筝的各节也会倾斜。有些制作者喜欢在风筝头上有平衡器,比如将这种平衡器做成球形。用竹条做的球示于图8,连接方式示于图7。

放飞风筝

放风筝时,需要有助手拿着风筝,因为牵索可能缠绕在一起。开始时需要小跑一段路,直到风筝飞起来。若不成功,重新调整奔跑速度和对缰绳的控制,注意平衡器不要缠结。可以对文中描述的方案做出许多改变,但必须记住,风筝各节间的距离要相等,总的结构必须保持。


• 花彩带风筝 •

同一框架上有一个以上的风筝称为组合风筝。图中在一根长杆子上由3个无尾风筝组成的风筝称为脊骨状风筝。上面一个的宽度是0.9米,中间一个是0.6米,下面一个是0.3米。建造这个风筝需要一根轻木杆,长2.1米,截面为6.4毫米×12.7毫米,最好是云杉木,也可以是松木。若木杆容易折断,最好是把宽度从12.7毫米增加到19毫米,或者不增加宽度,而将厚度从6.4毫米增加到9.5毫米,不过,若采用云杉木,最初给出的尺寸已足够了。木杆应该是直纹的,不能有扭曲。若云杉木有扭曲,几个风筝就不能放平,或者互相不在一个平面上。若有一个不正,就会引起风筝在空中不稳定。弓杆有3根:上面一根1.2米长,截面为6.4毫米×12.7毫米,中间一根0.6米长,截面为6.4毫米×9.5毫米,下面一根0.3米长,截面为6.4毫米×6.4毫米。需要约5张薄棉纸,用多种颜色时可能需要更多一些。法国薄棉纸好得多,因为它的色彩好,且比其他棉纸结实得多。其花费稍许多一些,但做出的风筝很漂亮。中国的宣纸最结实,但只有本色。

风筝的脊骨结构。(单位:毫米)
风筝的脊骨结构。(单位:毫米)

注意,风筝并没有伸展到脊柱木杆的顶部和底部。第一根弓杆置于离脊柱顶325毫米处,其两端各伸出风筝外150毫米,用来固定花彩带。弓杆应绑在脊柱杆上,而不是用钉子钉。绕两根杆子的对角线交叉绕线,然后再在杆的上下左右绕线,拉紧防止滑动。

为了串起上面的风筝,离顶端150毫米处A,离弓杆每一端150毫米处B和C各钻一通孔。若没有小钻头,用刀或锯在杆上做缺口用于保持住绳子。离上面弓杆725毫米处D,在脊柱杆上钻另一个小孔。将轮廓绳绑在A处,然后穿过C处的孔,然后穿过D,向上穿过B,返回到起点A处。绑最后一点时,把绳子向上抽紧,不要太大力而使脊柱杆或弓杆裂开。仔细测量一下,看看AC是不是等于AB,CD是不是等于BD。若它们不等,移动绳子直至它们相等,所有点按E处所示那样卷绕,防止滑动。对中间与下面的风筝,以同样方式进行,然后就可以覆盖风筝面了。

弓杆端头挂有彩带的风筝
弓杆端头挂有彩带的风筝

覆盖织物要剪得比欲覆盖的表面四周大25毫米左右,但只翻转这一宽裕量的一半。这就使覆盖面相当宽松。对于边上的花彩带,剪切64毫米宽的薄棉纸条,把一条长边的13毫米粘贴在绳子上,用剪刀沿宽松边每隔25毫米剪一条缝。花边做好后,按图把它系上。不要把它拉得太紧,要留足宽松度,使每一段形成优美的曲线,并保持各边平衡。

在A处系缰绳的上端。缰绳的长度是2.2米,风筝线系在其上距A点0.75米处,留出缰绳的下面一部分从此点绑到脊柱杆的F点,这一段长度为1.45米。

如果在下面风筝弓杆的两端和脊柱杆的底部没有附加太多额外飘带的话,此风筝飞行就没有尾巴。

若色彩搭配得好,可得到非常漂亮的风筝,而且飞行很顺利。


• 八角星风筝 •

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制作几种普通类型的风筝,不用专门指导。对于想制作不一样的风筝的孩子来说,以原创方式装饰的八角星风筝是值得一试的,尽管需要更仔细的工作和花费更多时间。图1所示的星形风筝的结构很简单,若小心制作,能飞得很高。它是用飘带平衡的,而不是像普通风筝用尾巴平衡。任何形状风筝的布局设计要精确,否则会出现明显误差,使风筝的姿态不平衡。

这种星形风筝的框架用4根杆连接而成,见图2,绳子从一角引到另一角,如从A到C,从C到E等等。在每一对杆交叉处开的小槽减少了中心交叉处杆的厚度,加强了框架。杆子长1.2米,截面是6.4毫米×12.8毫米。每对杆互相成直角放置,用绳子绑在一起。在中央也用19毫米的曲头钉把它们固定。形成正方形(ACEG和BDFH)四边的绳子长度在系结时必须一样。形成正方形的绳子互相交叉处及与杆的交叉处也要绑住。

风筝的第一层面是平常的浅色纸,将风筝铺设在平滑的地板或桌子上,用糨糊把纸粘住,与制作普通风筝一样。颜色较深的装饰粘在其上。面纸的外边沿在绳子上翻过粘住。颜色可以有多种搭配,例如红色与白色、紫色和金色,绿色和白色等等。鲜艳而对比强烈的色彩最佳。装饰可以从中心向外进行,或者反过来进行。所示设计中的外边沿有38毫米的黑边。八个角处是带镀金条纹的深蓝色的三角形。中心花样是黑色、深蓝和镀金条纹搭配的。

系上旗子,流苏用线做成。外飘带长度至少1.8米,要仔细平衡。丝带或衬里麻纱用来做外飘带。飘带的漏斗形的末端使风筝平衡。它们的详细情况示于图3、4、5,底部是直径25毫米的开口,空气可以穿过,产生使风筝稳定的拉力。飘带是深蓝色,布流苏则是浅蓝色。用薄簧片或细铁丝来做使顶部绷紧的圆箍,用厚包装纸或封面纸覆盖箍。按图5剪切,再卷成漏斗形。

4根缰绳系在框架的I、J、K、L处(见图示),结点为M。上面2根的长度分别为450毫米,下面2根的长度分别为800毫米,风筝线系在M处后,还必须对这4根线进行调整。


• 如何制作和放飞中国式风筝 •

认真放飞风筝的少年不会满足于简单地握住风筝线的一头,在空旷场地上跑来跑去,努力将带有约0.4斤重碎布做尾巴的沉重纸风筝提升起来。他愿意制作一个尽可能轻又没有尾巴的风筝,这风筝很奇特,能沿所有的方向运动。有时,放风筝高手能使这种风筝穿风飞行上百米。事实上,曾有几个少年将他们的风筝带到一起进行比赛,直至其中一个风筝因断线而飘走,或者因另一个迅速俯冲而被扎破,掉在地上毁掉。

用如下方法制作风筝:取一张薄而坚韧的棉纸,约500毫米方形,将其折叠并沿图1中的虚线剪切,就得到一个完美的方形风筝,具有优良飞行物的全部品质,既轻又牢固。用两根竹子,一根用作主杆,另一根用作弓。主杆长450毫米,截面是6.4毫米×2.4毫米。用普通大米粥涂抹主杆的一面。大米粥是不错的纸张黏合剂。将主杆放好就位,在杆子的两端粘贴两片三角形纸防止撕裂。现在弯弓杆,从方形纸侧面伸出的凸耳在弓杆端头上弯过去粘贴。若米粥比较干或是粉状,涂抹后几乎立即就会干,因此在糨糊干时不需要用线保持弓杆的弯曲。

在杆子就位后,风筝的形状如图2所示。虚线表示凸耳在弓杆端头上弯过去粘贴。图3显示如何加上带子并使风筝平衡。这是极其重要的部分,无法说明得十分清楚。必须通过试验做到这一点,总而言之,风筝的平衡必须完美。绳子要用活结固定在带子上,前后移动直至风筝飞行正常,然后再牢固固定。

下面做卷线轴。若手头没有更好的材料,用两根小木条做两个端头固定在木棒或扫帚柄上。两个端头相距350毫米,在它们之间钉木条(见图4),用绳子把中间向内拉并绑住。所用的风筝线一般是重包装线。线在薄面粉或大米糨糊中穿过,彻底涂抹,然后在大量玻璃碎粉中穿过。玻璃一定要粉碎得很细并用细筛子筛过,使其与2号金刚砂颗粒差不多。玻璃微粒应非常尖利,充满碎片。这些微粒粘在涂糨糊的线上,干了以后就很尖利,用手处理时一定会划伤手指。因此,完全是用卷线轴使风筝飞行。为了在卷轴上绕线,只需要把卷轴杆的一头放在左臂弯里,用右手的手指捻转另一头。

中国式风筝部件
中国式风筝部件

在中国,一个少年将从屋顶(如果是在有平屋顶的一个大城市中)放飞色彩明快的小风筝,第二个少年将出现在另一个也许在60米外的屋顶上。两人均有绕满线的卷轴,常常有几百米的线。前30米左右是玻璃包线或普通包装线。一旦第二个少年在高处拿着风筝,他就开始设法横切风力驱动它,越过第一个风筝。首先,他放出大量的线。然后,当风筝摇摆到一侧,其头部对着第一个风筝时,他收紧手中的线并开始快速稳定下拉。若做得正确,此风筝在另一个上面越过。现在就放线,直至第二个风筝在第一个风筝线的上方。这时风往往会把第二个风筝带回到其平行位置,这样做时,就围绕第一个风筝的线转弯。若第二个风筝靠得很近,第一个就试图用快速俯冲刺它。与此同时,第二个少年来回摇摆他的风筝线,过一会儿第一个风筝的线被切断,它就飘走了。

它不是一个成熟的,以把其他伙伴的风筝拉下去为目的的运动,但是有可能那么做的。因此,当放风筝能手进行风筝格斗时,常常是十分有趣的战斗。


• 如何制作对抗风筝 •

所需材料是:五根松木杆,三根长1.5米,一根长1.35米,一根长0.45米,截面均为13毫米正方形;3.6米麻纱;一盒大头钉;一些麻线和4.8米结实的合股线。将两根1.5米的杆平行放置,相距0.45米。然后把1.35米长的杆子与它们成直角横放,交接处距竖杆上端0.45米(见图1),用曲头钉固定交接处。在此横杆下面0.525米处放置0.45米的横杆。

三根长杆的端头刻槽(图2),绕这些槽口将线拉直,如图中虚线所示。若麻纱的尺寸不足以覆盖框架,要用两块缝在一起。然后剪出一块与框架形状一样的麻纱,四周有25毫米的凸边用作搭接。用麻线将麻纱牢固地缝在框架上。部分用间隔25毫米的大头钉固定在框架杆上。把两根竖着的长杆之间的麻纱的中间部分剪掉。用剩余的麻纱做两块布:一块0.9米×0.45米,另一块0.9米×0.525米。剩下的1.5米长的一根杆与这两块麻纱固定在一起(图3),再将其整个固定在主框架上形成V形突出。为了在风筝线上有合适的拉力分布,一根缰绳固定在V形件中长杆的较上端,另一根固定在较下端,如图4所示。通过改变风筝线与缰绳的连接点可以改变其倾斜度,以满足使用者的要求。若要求将风筝飞行在头顶上,把风筝线连接在常规点以上。对于低空飞行,则连接在此点以下。用临时固定在缰绳上的风筝线,通过飞行试验找到常规点,然后把连接永久固定。

风筝线应该非常结实,使对抗风筝能在其上飞舞。(单位:米)
风筝线应该非常结实,使对抗风筝能在其上飞舞。(单位:米)

• 如何制作飞机风筝 •

在制作了很多杂志中描述的风筝后,有人另辟蹊径制作了图示的飞机风筝,由于其外观及在空中的表现,在邻居中得到相当多令人鼓舞的评价。

主框架的组成是:一根775毫米长的中心杆A,两根横杆,其中一根B长775毫米,另一根C长388毫米。图中给出了横杆在中心杆A上的位置,前横杆B离端头44毫米,后横杆C离另一端57毫米。各杆子的端头切割小槽口接收绳子D,D绕外围形成框架并加固各部分。两根横线置于E和F处,分别离中心杆A两端175毫米。另外的加固线是交叉的,图中示为G,然后两边绑在横线F上,图中H处。

长横杆B向上弯曲形成弓,其中心在连接其两端的线的上面82毫米。较短横竿以同样方式弯曲和连接,形成拱起64毫米的曲线,中心杆的曲线拱起45毫米,两者均是向上弯曲。在两端与横线E和F之间的前后两部分用黄色棉纸张覆盖,把它粘贴在横杆与线上。小翼L是紫红色的棉纸,在M处宽100毫米,逐步变细到N成一点。

缰绳连接在中心杆A与横杆B和C的交接处,必须按风筝的大小及重量调整。此风筝是无尾的,要求稳定的微风使其像飞机一样浮在气流中。

缰绳和各杆子的弯曲程度必须调节到能获得期望的飞行效果。缰绳应绑扎使得重心在横杆B下,以得到最好的效果。但是,为了使风筝很好地搭上气流,稍稍偏离这一位置可能是必要的。建造每一个风筝时,重心不会是一样的,只有通过试验才能确定缰绳的位置,然后再把它永久固定。

无尾风筝乘气浪前行,就像稳定微风中的飞机。
无尾风筝乘气浪前行,就像稳定微风中的飞机。
无尾风筝乘气浪前行,就像稳定微风中的飞机。
飞机风筝的总体结构与外形,只要保持比例,其大小可以任意,下图是它在稳定微风中的情况。
飞机风筝的总体结构与外形,只要保持比例,其大小可以任意,下图是它在稳定微风中的情况。

• 从风筝上拍照的照相机 •

看着风筝在相当的高度飞行时,人们常常会想知道,如果有可能从风筝这一角度观察,地面的景观是什么样的呢。采用风筝照相机,完全有可能从风筝上得到观察结果。只有大尺寸风筝才能携带拍摄相当大尺寸照片的普通照相机,因此,必须设计结构较轻的照相机,以便中等尺寸风筝可以携带它达到上百米的高度。图中显示了附着在箱形风筝上的这种相机。较小的示意图说明了结构的详细情况。

相机主要由一头带有镜头,另一头是敏感相片底板的不透光盒组成。对于风筝相机,单消色差镜头比较合适。这种镜头比较便宜,可从小型相机中取得。必须在开始做相机前取得,因为相机的大小取决于透镜的焦距和打算拍的照片的尺寸。用拍50毫米正方形照片的相机在风筝上摄影就能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了。若要把照片放大,可以以常用的方式做到。

风筝照相机提供了摄影的另一种方法,有实际的商业用途。图示的照相机重量轻,结构简单,能曝光50mm正方形胶片。左边是截面图,右边是快门的详图。
风筝照相机提供了摄影的另一种方法,有实际的商业用途。图示的照相机重量轻,结构简单,能曝光50mm正方形胶片。左边是截面图,右边是快门的详图。

为了减少重量和空气阻力,相机盒做成锥形。其各面是重量轻的硬纸板,四角加固,保证不透光。相机的背面是紧配合的纸板盖,与打算拍的照片尺寸相同。镜头配装在图示的中间区。有必要确定镜头的焦距,并将它置于距相机纸板背内侧(胶片表面)一定距离处,这样拍摄远处物体时就能正确聚焦。

前面有一个圆孔,要足够大,不妨碍镜头的视野。薄绝缘纸板做的快门安在开孔上面,如图所示。快门上切一条缝,当快门回拉时,光线可以通过这条缝用于曝光。缝缝的大小及宽度调节曝光量,对于所用的镜头,必须试验几次才能决定最合适的曝光时间。快门以其下端为枢轴转动,用橡皮带回拉。附有时间熔断器的线控制快门释放而曝光。线顶住橡皮带的拉力维持快门关闭,直至熔断器烧到线,把它切断。熔断器必须足够长,能在线烧断前使风筝达到适当的高度。当快门设置好,且附着的熔断器被确认能被点着时,相机就可以在暗室中安装了。切成正确尺寸的胶片小心地与胶片包装一起放入不透光的滑盖中。当然,感光面置于最靠近镜头处。

相机牢牢地固定在风筝的中间(见图示),所以,风筝在飞行时几乎将正对着下面的景观。当一切准备就绪,点燃熔断器,风筝开始飞行。通过对试验飞行计时,可以确定熔断器的长度,使得在曝光时风筝达到所需的高度。

从空中照相用的风筝要足够大,便于携带照相机。图示的一类相机盒能满足要求,但也可用其他类型的。业余爱好者的风筝照相机很大可能是进行试验用的,但仍需要根据摄影知识小心制作。对于愿意掌握细节的人来说,风筝摄影在拍摄地面图、大楼组合、工厂和其他用别的方法无法拍摄的物体方面提供了令人愉快的消遣方式。

留言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