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BlackWatson
首先要说明的是,现在国内普遍不建议非专业人员进行救助,哪怕是救护车在10公里之外。所以,若非专业人员或救护车需要一百年以后才能到达,或者说是没有机会得到第一救助的荒郊野外,其余情况下拨打急救热线仍被认为是唯一的最好选择,这是阅读本文首先要了解的东西之一。
并非指我国的教育和科普多么失败,只是说这是一个社会文化水准的问题,和国情相关。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简要介绍如何对突然发生的紧急病人(溺水、车祸等)予以复苏和急救,但不建议非专业人士自作主张作出额外的处理。
环境比如溺水或火灾,那么当然要首先将伤者移离危险之地。之后快速判断伤者的意识,这是极为重要的一点,主要途径如拍打其脸颊、大声呼叫“喂,你还好么?”观察其有无反应或者有意识的动作,如果有意识,那么应该保持患者在一个舒服卧位上,(疑有脊柱损伤的人,必须将其身体保持平直,防止损伤脊髓。对脊柱损伤者的搬运,需要四人硬板床滚动转运,保证身体平直,但这普通民众无法做到,所以不建议擅自搬运),立时寻求帮助,拨打紧急电话;若伤者已无意识,必须进入紧急复苏,且评估呼吸和脉搏(最新的指南已不看重这一点)。
第一步原先是须得判断伤者和环境的基本情况,但最新的指南已经不看重呼吸判断这一点。即是说,在紧急情况下仅仅发现伤者心跳停止,就予以心外按压。但现在仍然提一提评估的方法。呼吸可以通过胸廓的运动或者口鼻的出入气体评估(用耳贴近,听气息声),而脉搏除了普通的触摸法外,可以利用“股动脉”和“颈动脉“的搏动评估。另外需要观察其出血量,如果有明显的出血部位,则需用布条等物用力包扎,若有脏器掉出身体之外,绝对不要将其塞回身体,这很可能造成感染。但这并非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出血伤口不大,流血不明显,则止血并非首要之举。注意,最重要的是心跳,其余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不进行,此段落虽长,但实施起来应该是整个过程中最短的步骤,稍作判断便应该开始按压。
第二步 即是发现此人处在极其危险的状态中之后所做,此时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脉搏和呼吸皆无,必须进行紧急救治。复苏的四大要素为简写为ABCD,即:A (airway保持气道通畅)、B(breathing人工呼吸)、C(circulationg人工循环)和D(defibrillation电除颤)。(现已经改为CAB)但事实上对于路边的民众而言,无法达到D的要求,所以普通的急救需要保证前两项的同时,必须同时第一时间拨打120说明情况。
如果路人只知道“拨打120”这一项,那么患者将失去通畅气道、人工呼吸的机会,这对当时濒死的患者十分重要。在重大创伤以后,心跳和呼吸停止的人,在快速急救以后,可能恢复呼吸和心跳、避免其死亡。但可惜的是国内许多围观群众不懂得去行使这些有效措施,使得部分可挽回生命的重伤之人在救护车来到之前离开人世。
【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恢复呼吸和正常心脏搏动,无呼吸、心跳者,必须给予心肺复苏,而且循环复苏是最重要的。国内有大量意外受伤的病人,因为事发当时,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不懂得救治,而使伤者失去最佳急救机会。
胸外按压的要领是施术者的手必须垂直于患者身体,按压于胸骨中下之处(大约乳头连线),每分钟100-120次。具体如下(原先按压应在开发气道和人工呼吸之后,新的指南已修订为最先):
患者仰卧,急救者跪在一旁,一手置于按压之处,掌根部贴于按压之处,另一手掌根部叠在第一只手上,手指翘起。如图。用上身向下的重力按压,而不是仅仅用手的压力。按压的时候胳膊不可弯曲,一定要垂直。不可惧怕按断胸骨,而只压入少许(但不应该为了深度刻意按断胸骨,因为这对后续的救治不利)。必须保证每次按压都压入2英寸(5CM)。(按断胸骨并不稀奇,但不应该超过6CM)每分钟100-120次的按压,大约2秒钟3次,快速而用力,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 4 厘米,儿童大约为5 厘米)。每一次按压后都应该保证胸廓抬起,而不是一直压着伤者。按压中途打电话、人工呼吸等额外动作应该占据你很短的时间,按压永不可中断。
注:2015的最新指南观点是5-6cm为最佳深度,但一般按压无效的更多原因是深度不够,所以一般你无法判断6cm上限的时候,请以5cm为下限。
【通畅的气流通道】
无意识的人,由于舌后坠或者口鼻内异物没有取出,而使得气道受阻。所以,首先必保持通畅的气流,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 清楚口鼻异物。车祸、火灾的伤者,多数口鼻会有异物(沙粒、大量粉尘、假牙)等,必须马上将这些杂物去掉。
二、 帮助抬头。一手按住前额,使伤者后仰,另一手抬高下颏,如此能使得气道更为平直通畅。
三、 必要时候将舌拉出。
(以上需要快速完成,而不是像该段落这么长)
(抬颌要明显,而不是轻微抬起,2016年我在参加一次心肺复苏比赛时只是轻微抬颌,导致机械通气不成功)
【人工呼吸】
对成人的人工呼吸为每30次按压之中插入2次,即按压30次—>呼气2次—>按压30次—>口对口呼气2次,以此类推。口对口的呼气,施术者如前述,一手将患者下颏抬起,保证气道,另外要注意一点即“另外一只手需在呼气的同时按住鼻孔”,否则从嘴吹入的气体就可能从鼻内漏出,等于白费力气。救援者必须深吸气后缓慢向患者口中吐入,这样能够保证呼出来的气体中还有一定的含氧量(正常人平静呼吸气量约500ml,含氧量可能不足,所以必须吸入比平静时更多的气体,吹气致胸廓上台后再停止)。人工呼吸时可以看到胸廓的起伏,两次呼气之间有一段间隔,大约3秒钟。以“2次人工呼吸,30次胸外按压”为一组,多组中途尽量不要停止。
另外对于在早期究竟是单纯按压,还是加上人工呼吸,这二者那种更有效尚存讨论,不过这些暂不在本文中详述。
【拨打紧急电话应作为业余者首先的选择】
拨打紧急电话须对病情清晰而有逻辑地阐述,需要在急救的同时拨打,而不是最后才使用。是否有呼吸心跳停止、在什么地区,出血是否严重,这是关键一部,需要在以上第一步行为同时完成。
以上是急救的大致流程,意在普及急救规范手法,增加诸位对陌生人的关怀,甚至减少在没有专业人士的情况下的不必要死亡。另外不建议非专业人士自行作过多的处理。新的指南推荐了及早使用除颤器等,但这在日常中不可能随备,所以在此文中就不提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