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男装时尚的演变
为了评价时尚在最近几个世纪经历的深刻变化,想一想在文艺复兴时期属于遗产被继承的那些珍贵的镶宝石的绣花衣服就够了。
——玛戈利特·昆兹勒
(Margaret Kunzle)
上衣、裤子、背心
蓝色的燕尾服(fvac)上衣,皮革(cuoio)黄色背心(gilet)和裤子,洁白的衬衫(camicia)和领带,柔软的长筒皮靴(stivali),手杖、手套和圆筒形大礼帽(cilindro):这是受布鲁梅尔勋爵影响的纯粹英国风格散步时的装束。这种装束在两个世纪前,在跨越18世纪和19世纪之间的年代,被全欧洲的高雅男士采用。这里举一个例子,1829年菲利克斯·门德尔森—巴塞尔第(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在伦敦一次音乐会上的装束:蓝色燕尾服、白色长裤、棕色丝质背心、白衬衫和黑色领带。这种装束在我们眼里可能显得太过分一点,但是,从那以后这种装束代表了男士着装的一种典型模式(上衣、长裤、背心、衬衫、领带),至今男士传统套装仍然以此模式为基础,尽管在某些细节上有所改变,许多样式已经不再使用。
这种着装方式的原型是17世纪末在法国太阳王(Re Sole)路易十四的宫廷里采用的一些服装:一件长至膝盖的上衣——是骑马服(redingote)和燕尾服的原型,因此也是现代短上衣的原始模型;一件西服背心(panciotto),同样地随时代的发展变短;一种用束带或纽扣固定在膝盖下的裤子,后来被放长及脚面。这些衣服用锦缎(broccato)等豪华珍贵的纺织品制成。由于最先采用这些衣服的人的威望,这类衣服很快在全世界的统治阶级内广泛流行。
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这些服饰仍然是贵族权力的一种象征,同时被英国的乡村绅士选用,并把样式改得简单了。这些英国乡绅,以注重实际的生活习惯和饱满的骑马热情著称。与此同时,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资产阶级,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政治革命的主要角色——开始推广他们节制、简朴的风格。这种节制、简朴风格受北欧新教国家人生观的约束。
因此,服装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经过几个世纪与女性服装在用料贵重、色彩艳丽和装饰豪华方面的竞争之后,18世纪伴随着致力于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兴起,特别是在英国,男士的服装进入了简朴和实用的阶段。
到了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服装改革的进程,使简朴实用的服装普及,并且永久废除了那些具有贵族“陈腐情趣”的服饰。男士放弃使用锦缎制作的齐膝紧身外衣、及膝缎(raso)制短裤、襟饰(jabot,一种具有装饰花边的领带)、各种饰带、贵重金属装饰品、镶钻石的搭扣、高跟皮鞋、各种缎制束带,以及假痣、假发、香粉和三角帽。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英国辉格党(whigs)在放弃假发和香粉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新兴资产阶级的风格
在18~19世纪,在男士时尚中心城市伦敦,男士高雅的主宰者乔治·布赖恩·布鲁梅尔决定了当时的时尚。能够真正地诠释布鲁梅尔独有的高雅生活理念的布鲁梅尔风格是以简单的、直线性的元素为基础。布鲁梅尔与时俱进,创立了自己的学派。他一直断言,着装得体的第一原则是不引起别人的注意,甚至根本不显露出自己的意图。布鲁梅尔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资产阶级新理念的捍卫者和代言人。布鲁梅尔勋爵被认为是以服装样式,整体平衡和着装方式为基础的传统高雅风格的保护神,不是没有理由的。有一点例外,他感兴趣的领带的复杂领带结,是除轻型上浆领带之外,又一个吸引人注意力的物件。同一时期在法国,拿破仑·波拿巴无视他权利的“皇权”形式,成为被许多历史学家评价为资产阶级真正兴起的一个榜样事件的主人公。在艺术和时尚领域,他是一种吸收了传统领域简洁线条风格的支持者。传统领域的简洁线条,部分地影响了当时的艺术和时尚原则。
总之,毫无疑问,现代男士服装最坚实的根扎在英国。在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风格被移植到一些先前存在的习俗之中。历史上,英国贵族阶层的核心和骨干是由乡村的绅士构成,具有很强的务实意识。与欧洲大陆的贵族不同,他们亲自管理自己的领地,对打猎和骑马保持着强烈的欲望。这些活动要求一种由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简洁、舒服、适用的服装:骑马服(riding coat,适合穿着骑马的长上衣,在法语中称redingote)、短背心,舒服、结实的裤子,长筒皮靴,筒形圆礼帽。另一方面,从18世纪前半期开始,英国人穿一种他们叫“froc”的服装(一种礼服大衣),像传说中恺撒·德·索绪尔(César de Saussure)1730年从大不列颠旅行归来时的装束一样。这种衣服,应该容易理解,后来在全世界被称作燕尾服。大约在18世纪中期,适合于骑马和在城市散步的舒适、实用的盎格鲁撒克逊服装模式就这样确定下来。这种着装模式曾经在欧洲大陆和大西洋彼岸广为流行。
新风格的迹象也出现在法国。在大革命前夕,第三等级的众议员,就是一些资产阶级人士,参加1789年的国民大会出现在凡尔赛宫时,穿着黑色羊毛(lana)燕尾服,戴着大礼帽。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极其简朴的服装,甚至是贫穷的服装,与贵族阶层和上层教士的豪华、艳丽的丝质服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那时,这些职业型和从事生产的新阶级的代表人物在黑色燕尾服下面仍然穿着及膝短裤和高跟(tacco)皮鞋。但是,像许多那个时代的艺术形象所表现的一样,一旦爆发了大革命,长裤和矮跟皮鞋迅速地流行起来。另一方面,长裤和没有燕尾的短上衣是法国大众阶层的特征。
大革命过去了,但是,男士时装的资产阶级原则最终大流行,由一部分贵族人士发动的使古老的着装模式东山再起的各种企图完全失败。燕尾服和骑马服,由骑马服产生的正式礼服(tight),覆盖到脚踝的长裤、背心、衬衫和领带仍然是男士套装的基础成分。在这个时期,男士服装在基本样式上呈现出的特点,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改变。在19世纪中期,上衣开始缩短,最初这种短上衣被讽刺地称作“小衣服”,然而,最终被确定为严谨的服装样式。从那时开始,燕尾服的使用一直被限制在特殊的场合和晚间的正式约会。
接近现代的样式
为了对男士服装如何演变为现在的形式有一个概念,看一看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的《阳台》(1868)和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的《新奥尔良棉花办公室》(1873)等画作就够了。埃德加·德加的画描绘的正是米松的棉花市场的办公室。
在马奈的《阳台》中,站在两位年轻女士身后的男士穿着双排扣(doppio petto)没有燕尾的上衣和西装背心,系着下垂的箭尾形领带,就像现在的领带。画中男士的胡须、发型和衬衫的“小翅膀形”高领,都是19世纪末男士时尚的特征。不过,随着20世纪的到来,衬衫的领子从僵硬的高领降了下来,成为一种柔和的样式。同样的改变也适用于德加的画,在这幅画中再次记录下了那个时代日常生活中,男士已经开始用圆顶硬礼帽(bombetta)代替筒形大礼帽。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从19世纪前期开始,男士们有用贵重的扣针固定领带的习惯。在几十年的过程中,伴随着由金银匠人雕琢、安装的领带扣针,成批量生产的领带扣针出现了,由于其价格低廉,开始在大众中流行,特别是在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中间流行。关于领带,在19世纪末已经达到了现在的样式和规格,被称为蝴蝶结(papillon)的小领带也是这样。
在19世纪末,同时存在许多样式的男士服装,随着时间推移,定义了一些大衣(cappotto)和轻型大衣(soprabito,风衣)的类型:双排扣阿尔斯特(ulster)大衣,单排扣切斯特菲尔德(chesterfild)大衣(城市大衣的原型),多用舒适的大衣(paletot)拉格伦(raglan)——它的名字取自一种衣袖的连接方式。一种专门用于体育运动的服装的普及,尤其能在英国普及是当时的重大新闻。这种服装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着装习惯。在一幅1883年的版画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威尔士亲王(principe di Galles),以及后来的爱德华七世(Edoardo Ⅶ)国王在打网球时,穿着长裤和长袖衬衫,一条深色饰带系在腰间,戴着一顶宽檐软帽。
19~20世纪,对于喜欢追求新颖服装的人有很丰富的选择机会。在这个时代,日常生活中,“绅士戴洛克牌(Lock)的帽子,用布里格牌(Brigg)的手杖,追求像威尔士亲王一样的装束”,服装历史学家罗桑纳·皮斯托莱塞(Rossana Pistolese)在他的《服装历史中的流行式样》(La moda nella soria del costume)一书中带有礼貌的嘲讽。另一方面,从布鲁梅尔勋爵开始,英国爱打扮的人的着装模式成为照亮整个19世纪的灯塔,牢牢地占据着男士时尚的首要位置。此前,直到18世纪中期,这个领域一直被法国风格控制。
美国时装开始流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年代,许多男士还穿着19世纪样式的上衣,譬如晨礼服(tight),甚至连意大利的大学生在毕业的场合也穿着晨礼服。
在这期间,美国市场上成衣非常普及。成衣进入市场是布鲁克斯兄弟公司(Brooks Brothers)的创举,该公司1818年在纽约建立,最初的名字是布鲁克斯服装公司(Brooks Clothing Company)。该公司的产品主要是不大强调样式的男士上衣和“口袋”型的上衣(sack suit)。在其他新品种中,推出一种带纽扣软领的衬衫(button-down collar)。这种带纽扣软领的衬衫,在19世纪已经被英国的马球运动员选用。因为马球比赛是运动员骑在马上展开,非常激烈,这种被固定领尖的柔软衣领,适合用于运动型服装。在19世纪后半期,实际上,高雅衬衫的领子仍然是硬领。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18),许多古老传统和长久不变的习惯突然衰落。但是,在男士着装模式中历来都是按照英国方式翻新,仍然保持传统样式的服装,像单排三粒纽扣的上衣和双排4~6粒纽扣具有标枪头形翻领(revers)的上衣,依据相当严格的规则在大众中盛行。像手套、帽子这些配件仍然被认为是不可缺少的。在各种仪式上或其他正式场合,白天仍然穿晨礼服;晚上仍然穿燕尾服,同时穿披风(cappa),戴大礼帽(cilindro)。还有,无燕尾的晚礼服(smoking)至今维护着它在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20世纪20年代是进行各种尝试时期,服装又变得紧贴身体的形状。这10年间,在众多的时装中出现了爵士服装(jazz clothing),或叫做“cake-eater suite”(字面意思是吃蛋糕人的服装),深受喜爱。灯笼装(knicker suit)标志着这类服装当时达到的普及程度。灯笼装的裤子是朱阿夫式(zuava),裤长刚刚达到膝盖。在这一时期,运动服装也非常普及:用于打猎,打高尔夫球,用于帆船运动,用于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运动。这是一类千变万化多彩多姿的服装,逐步成为男士衣柜的一部分。
从20世纪30年代至21世纪的今天
如同人们想象的,20世纪30年代是男士高雅最美满的时期。对于某些经典服装在全世界普及,男电影明星起了重要作用。男明星们在电影摄制期间,经常并且喜欢穿他们自己私人衣柜里的服装。被塑造成“V”字形的上衣,显示出美国轮廓的特点。“V”字形上衣诞生在欧洲的一家裁缝店(好像是伦敦的一家荷兰裁缝店),但是,在美国变得大众化。不过,根据美国人的审美观塑造成的“V”字型服装再出口到欧洲,特别是伦敦,这不是美国样式首次出口,好莱坞最著名的一些男明星,像弗雷德·阿斯泰尔(Fred Astaire)和卡里·格兰特(Cary Grant)在伦敦都有他们信任的裁缝。应该指出,这两位明星原籍都是欧洲,他们的真实姓名分别是弗雷德里克·奥斯特利茨(Frederick Austerlitz)和阿奇博尔德·亚历山大·里克(Archibald Alexander Leach)。
与此同时,运动服装工业飞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时期又把简朴、节制的风格带进着装方式,这是“战争需要”强加给服装工业诸多限制的直接后果。想一下,例如在法西斯统治下的意大利,为了节约,手套和帽子只能生产军用品;为了节省布料(stoffa),禁止生产西服背心,裤腿不许卷边。
战争结束了,全世界的人们很自然有意于改变一下服装,甚至是风格。1948年美国推出了它自己的“神奇”的风格,其中有一种被美国人定义为“新颖、鲁莽的风格”(bold look)。在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商人着装模式的特点是以灰色法兰绒(flanella)服装为标志。当然,很少有年轻人记得斯隆·威尔逊(Sloan Wilson)的小说《穿灰衣服的男士》(L’ uomo dal vestito grigio),描写多年战争之后主人公重新进入商界的重重困难。这一时期,被美国东海岸大学生采用的“常春藤联盟”(Ivy League)风格重享盛誉,如同时装专家乔治纳·奥黑尔(Georgina O’ Hara)描述的:“男士套装由肩部比较自然、腰部柔和的灰色法兰绒上衣,带纽扣的软领白衬衫,窄条纹领带,切斯特菲尔德大衣(也可以是驼绒的),厚底牛津式(oxford)皮鞋组成。女士则穿具有褶迭裙(kilt)的开士米(cachemire)两件套或者花呢裙子(也穿运动夹克,或者设得兰毛衣),戴珍珠项链,穿运动鞋。”
在意大利,一些杰出的裁缝得益于蒂龙·鲍维尔(Tyrone Power)等美国演员或得益于像温莎公爵(Duca di Windsor)这样的重要人物,成功地修改了战前塑造的服装样式。与此同时,开始了被定义为“意大利风格”(Italian style)的初步试尝:面向国际顾客;具有时装秀队伍和丰富的服装样式,以及加工系列服装(prêt-à-porter)的工厂组织机构。这就意味着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意大利服装界工作人员的开拓精神、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高雅男士服装可以在传统的裁缝店以外的地方生产了。
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始于伦敦卡纳比街(Carnaby Street)的“孔雀革命”(Peacock rivoluzione),推出了一大批新款式服装,也重温了爱德华式服装和尼赫鲁式(Nehru)上衣。这样,为男士提供了极其广泛的展示灵感的选择空间,甚至可以让自己显得年轻一些,带一点反抗精神。到处流行着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捍卫的苗条型服装,满街浩若繁星的牛仔裤(jeans)。这种非常紧身的着装方式远不及以前的服装优美、舒适。在这个时期,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使两个纽扣的西装上衣在美国日益普及。
20世纪70年代是时装领域创造者的时代,尤其是在意大利,也是一个密集实验的年代。在这个实验的年代,服装的销售量大增。20世纪70年代末,在紧身风格统治了服装多年之后,欧洲的设计师和生产商在样式设计上,重新遵循男士时装的传统原则:自然的肩部,上衣“正常”的长度,上衣翻领宽度减小,并且是细长形。于是,开始生产柔软型外衣和带纽扣软领的“布鲁斯兄弟”型衬衫。这种宽松舒适的着装方式延续至今,并且正在逐步向高质量的材料和高质量的产品转移。
全世界“领衔”的意大利男士时装
为了阐明男士现行服装可能演变的一些形式,看一下路易吉·塞特姆布里尼(Luigi Settembrini)对1993年佛罗伦萨“反复无常的规则——意大利男士高雅的百年”(La regola estrosa-Cent’ anni di eleganza maschile italiana)展览会的描写,这些描写是很有趣的。在回顾了意大利设计、意大利文化和意大利艺术在20世纪后50年代发挥的极其重要的作用之后,他得出了结论:“意大利传统的男士高雅拥有‘自己的语言’,如今已经被普遍认可,也是可以被识别的,可以在未来的岁月开展竞争,夺取历来被英国风格占据的中心地位。”然后,他又强调这种“传统高雅”的意大利语言,“尽管还在使用‘ABC’,使用英国人定义的词汇和句法结构规则,但是传递着更贴近生活,更贴近感觉和更贴近时代要求的信息,以及那些至今不变的英国风格没有传递出的信息”。
男士高雅的意大利诠释,塞特姆布罗尼肯定地说,“给那些与一种过分刻板的生活方式相关的‘难以确切理解’的词汇以新的、更开放的含义”。男士高雅的意大利诠释,他补充道,“已经修改和扩展了男性服装‘词典’,也修改了以往单件衣服组合的规则,从而允许表现出更具有个性的举止,容许有个人着装模式和自己感到高雅的模式。受文化回归的影响,受各种不同消费模式的影响,特别是受社会各阶层新成员和新礼仪需要的影响,各种着装模式不再与变化中的社会现实一致。最终,在男士结识女士时,让身体更自由地传达自己享乐和取悦别人的愿望;也满足了在做家务和休闲时,需要更舒适地自由活动的愿望”。对于这种新的‘语言’,塞特姆布罗尼指出,“你可以穿一件花呢上衣,而不被硬性归入乡绅的行列或被认为是大学教授;你不想被当成是老伊顿人,也可以系一条条纹领带;即使你没有做州长、市长一类工作,可以炫耀双排扣粉笔条纹上衣或者在没有下倾盆大雨时穿一件油布上衣”。
所有这些是“新文艺复兴”和意大利向全世界提供的“新模式”的一部分吗?
对于这个问题,考虑局部的模式或局部的“时机”,而不是全球的模式,才是实际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