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刚过,许多人还没有从假期的舒适之中回过神来,但也有一些人,他们的生命被永远留在了这个假期。就像每一个小长假一样,这个五一同样出现了不少驴友因非法穿越无人区而丧命的新闻。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旅行意味着放松与惬意,但对于户外徒步爱好者来说,探险与挑战可能才是踏上旅途的原因。但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驴友丧生事件也让很多圈外人开始疑惑:非法穿越到底有多危险?户外徒步又为何让众多驴友欲罢不能?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一千多年前,王安石在褒禅山上就已经抒发过这样的感悟。时至今日也是一样,异于平常的美景总是藏在难以抵达之处。已经开发好的旅游路线难免会有相似雷同,更何况热门风景区总是人头攒动,让游览体验大打折扣。想要看到世间瑰丽,必然要去寻找人烟稀少、路况艰险的目的地。
今年五一期间,有着“死亡路线”之称的热门非法徒步穿越路线鳌太线上事故频发。“鳌太”线是一条纵贯秦岭鳌山与太白山之间的线路,是秦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被誉为“行走在中华龙脊”上的探险,也是众多徒步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救援队在搜救过程中(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5月3日,一对兄弟结伴穿行时,由于途中气温骤降,兄弟俩中的哥哥行进过程中由于气温突降、保温措施不够充足而失温遇难;5月4日,有男子报警称两天前他陪伴一名失温驴友下撤时,因光线不好及河道情况复杂,对方在过河时不幸被河水卷走,后救援人员在搜救中将其遗体找到;5月5日,在救援队的帮助下,一支涉嫌违法穿越的13人队伍中的12人安全撤回,另外1名在恶劣的大雾天气中与队伍走散的队员仍下落不明。此外,在五一假期中救援队还接到了多个求救电话,救出多位迷路、被困的驴友。作为一个自1991年起就有徒步者遇难报道出现的死亡禁区,鳌太线上累计失踪、走失、遇难人数已经超过50人。即使如此,过往的新闻和政府的禁令丝毫都没能阻挡住驴友冒险的脚步,
鳌太线纵贯秦岭山脉上的鳌山与太白山,两山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6公里,但是算上山路起伏,实际穿越需徒步至少150公里以上。同时这段被称为“中华龙脊”的山脉也是秦岭山脉最高的一段主脊,其中大段路程在海拔3000米以上,路途中要翻越17座高山——其中绝大部分地带都是无人区。因为这段路线上保存有完整的第四纪冰川地貌,沿途动植物种类丰富,山中的气候变幻还可以让人拥有“一天四季”的独特体验,所以纵然一路上危险重重,作为国内死亡率最高的一条路线,鳌太线依旧被户外爱好者视作向往的“十大终极线路”之一。
五一期间的连续多起事故,让鳌太线又一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但它并不是唯一一个险象环生、却又备受追捧的旅行禁区。与普通人对旅行的定义不同,在户外爱好者的圈子里,未经开发的旅行路线才是玩家们的“打卡”胜地,这些区域大多有着极其复杂的地形和变幻莫测的气候,即使是专业人士也不敢贸然前往。出于对当地自然地貌与动植物的保护,以及对驴友基本安全的保障,当地政府大都明令禁止进入无人区。然而越是被禁止的就越是诱人,更何况这些区域周边地广人稀,驴友总能找到没有警卫巡逻的缺口进入,这样的惊险刺激反而吸引了更多经验不足甚至知识储备与装备都不够充足的驴友争相挑战。
除了山地,高原、荒漠、丛林、冰川等驴友眼中的热门路线一直以来也是事故不断。1996年,曾用8年时间徒步全中国的徒步第一人余纯顺由于急性脱水丧命罗布泊;2014年,自行车长途旅行者李聪明开启羌塘无人区穿越之行,却一去不复返;2020年,警方在搜寻23天后找到了独闯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女大学生的骸骨……悲剧接连上演,而无人禁区就像深海里唱着诡异歌谣的人鱼,引诱人们前仆后继、铤而走险。
徒步是人类旅行的本能,古有书生上京赶考、诗人云游迁徙,今有百年历史的热门徒步路线新西兰米尔福德步道、美国阿巴拉契亚小径。发展成熟的徒步穿越路线,往往会有规划合理的补给站、救助站,步道公里数、海拔、季节限制等信息也充足易得、随时更新,但是在无人区内则不然。
就像纪录片《徒手攀岩》中的攀岩运动家亚历克斯·霍诺尔德经医学检测证实其脑杏仁体反应十分不活跃、所以面对危险时不会产生常人的恐惧一样,对于冒险的渴望是写在某些人的基因中的。绝大部分热爱徒步、不停探险的旅行家,其实都是出于对这种独特人生体验的追求。平凡的生活在他们眼中太过乏味缺少刺激,只有行走在危险的边缘、经历死里逃生才能让自己感觉到活着。也是因为这样的探险精神从未被代代人类所抛弃,世界的边界才得以不断扩展和建立联系。
可是在如今这些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置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于不顾的非法穿越案例中,驴友们热衷于徒步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冒险精神的纯粹却不复存在。2015年,可可西里、阿尔金山、羌塘发布联合公告,禁止非法穿越这三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7年,西藏自治区林业厅再次发布关于禁止非法穿越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公告。然而奇怪的是,西藏安多县林业局局长拉巴却发现,自从禁令颁布后非法穿越的行为反而增多了。越来越多的人大张旗鼓地来到羌塘,千方百计绕过工作人员设置的检查关卡,随后兴高采烈地在驴友论坛、微博、短视频平台等社交媒体上分享记录,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自己违法进了无人区。能被圈内人追捧成“大神”,得到无数评论与点赞,看着粉丝数一路上涨,获得“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的成就感,似乎成为了一部分人执意要进入无人区的原动力。
并且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不健康的户外运动方式和错误的观念迅速传播。以前的户外爱好者大多会循序渐进厚积薄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体能,随时对自己的状态作出评估,从简单的路线积累,一步步进阶才会去挑战困难路线。但是想要急切地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分享、甚至时刻要分心顾及拍摄角度的出行,让越来越多的冒险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对比冲动莽撞的驴友来讲,去年遇难的户外探险者“冰川哥”王相军经验已十分丰富。然而在持续的素材拍摄与巨大流量的影响下,他加大了在穿戴装备和摄影设备上的投入,却忽略了探险中最重要的安全保障。据媒体报道,王相军摔下冰川后,在本应携带安全绳的悬崖峭壁之上,同伴第一时间拿出来试图进行救援的工具却是一个三脚架。虽然随后同伴也拿出了绳子进行救援,然而在光滑的岩石上没有着力点,王相军落入河水后羽绒服迅速吸水变重,他依旧没能爬上来。王相军掉落的地方半是冰川半是岩石,瀑布下的河水湍急,本应使用冰爪、冰镐等攀冰设备,他们这次携带的出行装备明显准备不足。
“西藏冒险王”王相军(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另一方面,网上铺天盖地的游记、照片、视频分享也让更多并不了解徒步旅行、更不了解无人区的人对这些地点有了浪漫而不切实际的幻想。忍受着拥挤浮躁的城市生活的年轻人,看到蓝天、浮云、冰河、荒漠,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生活在别处”的“诗与远方”,觉得那里“美得不可方物,足以涤荡心灵”。世界这么大,于是他们就在不具备任何相关知识、经验、装备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去看看了。可是无人区之所以无人,是因为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多变,根本不适宜人类生存。
原始地貌中危险重重,温差极大的气候随时可能引发脱水和失温,并且还有野生食肉动物出没——这些都不是未经专业训练、只有下了班去跑步机上跑跑的都市人的身体素质可以承受的。将徒步穿越浪漫化,又将违法进入禁区定义为“酷”,让一批又一批过于自信的驴友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每到节假日,媒体报道里似乎总会出现几则“非法徒步造成驴友失踪/死亡”的新闻。在这样频繁出现事故的情况下,大部分无人区或是自然保护区也都纷纷颁布“禁止非法穿越”的规定。以最“网红”的徒步路线鳌太线为例,山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颁布禁令时其实做过多方面的考虑。
作为核心自然保护区,鳌太线除了是户外运动爱好者心中的一大圣地,同样也是大量特有植物以及濒临灭绝的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尤其是一些太白山特有的植物,如太白山雪灵芝,如果鳌太线的生态遭到破坏,地球上也就少了一个物种。然而不幸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驴友来到这块无人区进行徒步穿越,垃圾也开始频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很多工作人员在巡护时都会看到大量驴友随手丢弃的垃圾,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煤气罐、塑料瓶、塑料包装袋,甚至还有不要的衣服、鞋子等等。
这些无法自然降解的垃圾给本就脆弱的鳌太生态环境造成了致命的影响,根据近两年高山监控的数据统计,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影响,“鳌太线”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的活动数量明显减少。
另一方面,鳌太线上发生事故的频率年年攀高,从2012年到2017年,这条路线上就累计走失、失踪、死亡46人,“鳌太线”也被很多人称为一条“死亡线”。相关工作人员将驴友在户外徒步穿越中遇险的原因总结为“鳌太线”上的八大杀手:落单、高估自己的能力、猎奇心理、我行我素、团队管理混乱、缺乏应有的野外生存技巧、轻信驴友攻略、攀比穿越时间。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徒步穿越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其实算是舶来品。在欧美,徒步旅行有着漫长的历史,德国在1883年就成立了远足协会;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就有了专用的徒步道。和我国不同,徒步旅行在欧美早就不是什么小众的爱好,甚至可以说是很多国家最受欢迎的户外运动,德国每年参加徒步旅行活动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8%。但在大多数欧美国家,虽然偶有意外发生,但徒步旅行大多数时候还是与驴友遇难这样的事故扯不上关系。
正因发展历史悠久,大部分欧美驴友徒步和野外生存经验都足够丰富,很少出现像有些中国驴友一样连指南针和GPS都不会使用的情况。欧美国家在“硬件条件”上也给予了驴友足够的支持:新西兰的米尔福德步道在官网上提供了详尽的介绍,包括步道公里数、海拔、季节限制、补给点等等信息,官网还会为没有足够经验的驴友提供指导文件,细致到每一天的行程安排和建议。
同时,欧美国家还会为徒步者提供专业的户外救援队伍和救援设施。德国航空紧急救援体系覆盖全国98%的面积,国内任意地点都能在十五分钟内获得救援。在瑞士,航空救援队也可以在15分钟内到达除瓦莱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点,且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运作,全部直升机都配备医护人员。在比较艰苦的徒步路线,譬如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徒步者在进山前还需要提交详细的徒步计划。
再详尽的计划也会出现意外,再经验丰富的徒步者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一位常年奔走在救援一线的户外救援队长安少华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曾提到,很多时候出现意外事故的反而是那些徒步老手。“2000年,夏特古道上的第一起死亡事件就是乌鲁木齐登山协会主席出事。他游泳非常好,曾经横渡天池、喀纳斯湖,结果在夏特这边的小河沟里出事了。夏特的河水是从冰川溶洞里流出的,刚刚融化,特别冷,人在里面基本一分钟就僵了,再会游泳也没有办法。”
和国外相比,国内徒步文化与硬件设施的建造才刚刚开始。但如果在每一次事故发生的时候,大家都将这一切归结于徒步者个人的“不理智”、“任性”,那么我们距离完备的徒步服务只会越来越远。
参考资料:
三联生活周刊:户外救援队长口述:见惯生死,不敢小看任何一座山
九行:最好的旅行方式,大多数中国人都错过了
红星新闻:“致命”鳌太线:非法穿越屡禁不止,有人为当网红盲目挑战
撰文:盆栽&Echo
编辑:Echo
图片来自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