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身边不少年轻的朋友看似都很困惑。感觉自己碌碌无为,循规蹈矩,是个平庸的人,非常想找个机会放飞自我一下,当个酷人。
关于这一点,我有些小小的心得体会,不妨说给大家听听。

关于青年话题,其实我有很多想表达的观点。但这次最想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对我震撼极深的理论观点。这个观点把人分为两种:一个叫做理论人物,一个叫做行动人物。
那么,什么是理论人物,什么又是实践人物呢?大家可以根据下面的概念比对。
理论人物指的是那些有完整的世界观架构的人,他们往往看了不少书,有很大的知识储备,但是还是停留在纯粹的理论阶段,很难把理论转化成强有力的行动,去创造出价值。
行动人物则刚好相反,他们执行力强,说干就干,也很有胆量和魄力。但他们往往因为缺乏理论作为支撑,行动中容易走偏,最后容易陷入盲目执行的范畴。

所以根据这个思路,青年朋友们觉得自己平庸,觉得自己碌碌无为,觉得自己不酷,原因就很明朗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摆在了咱们面前,即是缺乏理论也缺乏行动。更糟糕的是欲望还很多。一言以蔽之:欲望很大,脑袋很空,四肢无力,难以自己站起来。

想解决这个青年问题,大家可以回想下自己的童年时期。那时候你认为青年应该有的形象是什么样的?或者说你的偶像是谁?
在我成长的时期,我周围人心中的偶像,是充满力量和思想深度的崔健。

或者是《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

再有就是《红高粱》里的姜文。

他们的形象各不相同,但总结起来都有一个共同点:情感上敢爱敢恨,行动上敢拼敢冲,且性格与生活都十分多元,不随波逐流。所以,不少人在小时候就受到他们形象的影响,认为自己成为青年的时候,就应该像他们一样。
但是现在,这种青年的形象在社会中多见吗?
你可能会说这样的酷人有很多,但我却觉得这样的青年形象并不多见。此时此刻,看上去特立独行的人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越来越多。但是在外表之下,他们真的有那一颗足够强大的内心吗?我对此保持疑问。

我发现,现在人们对于酷的描述,仿佛只是个审美概念。甚至被异化到了豆瓣上标记什么电影,化什么样子的妆,听什么音乐叫做酷。其实我认为酷的本质,其实是人的精神。
关于酷,我的思考总结就是:你清不清楚你要做什么?你将会怎么做?为了这条道路你愿不愿意付出异于常人的代价?
搞清了这些问题,答案也就逐渐清晰了。

说完了我所理解的酷的概念,我们可以再做个延伸。
我认为酷意味着两方面:
❶年轻人入世而不失自我
❷保持多元化的生活态度
换句话说,酷等于清晰而有力的人格,等于你坚韧不拔的走好了自己的路。是把理论和行动结合起来的人,有勇气去抵抗外部的压力,有胆识去干一些常人不敢想的,有自信认为自己大不了就是从头再来的豪气。
如果按照这种思路继续下去,你会发现酷并不是形而上的,而是非常多元的。尽管“酷”的概念是很古典的,但是如果你还原到一个人的身上,看到这样的标准的人,都会认为他们是了不起的。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知道了一个学者,我觉得他也很酷。他叫高国藩,一辈子都在研究中国巫术,这在普通人眼中,这是不挣钱的勾当,很傻。在学者圈眼里,这种研究是很偏门的,甚至是在做无用功的东西。

他当然自己也心里知道这种意见,但他并没有在意。他几乎花了一辈子的时间编纂出一本《中国巫术通史》。像一本沉默的惊雷,很少被人知道。可是但凡有人愿意花上几分钟翻翻这本书,稍微了解点高先生的故事,都会认为他是很酷的人。

原因很简单,因为高先生非常明确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并愿意为完成这个目标付出时间,精力,有时还得承受不为人知的痛苦。但最后把这事儿漂亮地完成了。
回归到现实生活,现在我们的社会非常多元,大家可以选择的路越来越多,这是一件好事。如果你笃定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完全可以选择你的路,坚定地走下去,哪怕这条路上同行的人并不多。
但选择太多,有时也会让人困惑。很多人的想法很多,也都很不错,随便挑出来一个,都让人觉得这个人很有想法,很有创意。但他们往往缺乏的,是将想法付诸实践的勇气和决心。
在社会上走跳这些年,我最懒的听的就是:等xxxx了我就怎么样,这个xxx可以是:有钱了、有时间了、机会合适了。
通过我的观察,这些话说多了,十有八九都会指向一个结果——没戏。因为这个时代稀缺的并不是有好的想法,也从来不缺那些坐着等待机会成熟的人。稀缺的往往是那些有想法,也敢于下定决心,创造各种条件,把事情做出来的人。
把事情往明天拖,就等于自我灭绝今天。问题的关键是没有今天,也绝没有明天。

你小时候想,等长大了再把那些看不进去的名著都读了,事实上没机会。
你上学时候想,等工作了再好好学学英语,事实上没机会。
你年轻时想,等有钱了就干这干那,挥发自己的才华,事实上才华不是理财产品,搁着不是保值,而是蒸发。
科幻作家罗伯特·J·索耶说过,当你开始动笔写小说的时候,哪怕是个彻底的垃圾,你也已经超过80%想写小说的人了。
这个世上有太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了。请记住毛主席的那句话:“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所以,各位青年朋友们,不要去困惑,也不要自我怀疑,因为困惑5分钟和困惑50年没有本质区别,它属于情感上的范畴,而并不是方法论。
如果你困惑了,自我怀疑了,问我该怎么办?我会告诉你,你想去你就去,你想干啥你就干,不要等老了,干不动了以后再后悔,自己年轻的时候很有想法,只是没有执行出来而已。

所以如果你理解了这些,就会发现我们经常用来形容青年的“热血”,其实是个理性建设,理论和实践就是热血的任督二脉。
理解了这些,你可能也会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会成为偶像,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还不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找到一条自己的道路,而且必须、一定、马上走下去,最后还走通了。
这种一往无前的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就会喜欢。
当你找到自己要走什么路,想明白了怎么走,自己敢走,当你走通的时候,你就是最酷的热血青年了。
当你遇到任何困惑,疑问,痛苦的时候,不要回头。往前继续走下去就ok了。
关于热血、青年、酷这些话题,我想说的就是这些,相信各位朋友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