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情商资本

驾驭情绪,掌控命运之舵

情商高的男人容易取得成功

情商是什么?情商就是调整与控制个人情绪以适应社会的能力。情商是一种驾驭自己的能力,是一种生存智慧,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可以解决做人的问题。情商包括五个基本内容:

(1)认识自己的情绪,主要是自知、自信。

(2)管理自己的情绪,主要是自我调节、自我控制。

(3)自我激励,主要是设定目标,保持激情。

(4)同理心,就是认识感知他人的情绪,了解别人的感受,与人融洽相处。

(5)人际关系管理,就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技巧。这些知识和能力,是运用人类已有知识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是解决做人的问题。

具体来说,一个人的情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自我觉察能力(驾驭自己情绪的能力)

自己知道自己的情绪,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与外界环境适应。做到这一条不容易。现代人的通病是“情绪化”——情绪支配自己的行动,而不是理智支配行动,很多人驾驭不了自己的情绪。

2.对他人情绪的观察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自己知道他人怎样评价自己、看待自己,懂得对方的感受,从而以适当情绪对待之(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要了解别人的需求、情感,需要洞察力,如倾听、沟通、协调、赞美、同情心等等。心智模式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心智模式是我们长期形成的固定看法,是我们心中的“真理”。要了解他人,最重要的是改善心智模式,要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

3.做事得体的能力(做事的智慧)

由于以上两种觉察能力较高,故言谈举止把握得好,容易把事办妥当、办成功。要办好事情,起码有两条:(1)自发性(克服惰性问题)(2)目光远大。

人们一般爱争小利,眼前的、实在的、容易看到的,长远的、理想精神不容易看到。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各种诱惑,如何抵制各种诱惑,沿着自己追求的目标前进不容易。很多人的失败,是在小地方计较,不能谦让容忍,结果在原则的上丧失了应得的支持。

4.建立在以上三条基础上的综合效应——待人处世能力(做人的智慧)

有人缘的人,人见人爱,人人喜欢,他们脸上挂着微笑,自信、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胸中有大目标……这样的人,能不成功吗?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生涯,就是他的事业生涯。得到什么人支持,周围是些什么人,就会干什么事。一个人的事业生涯,绝对不会超出他的人际关系生涯。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任谓“得道”?何谓“失道”?其核心是一个能否抓住人心的问题,是一个人心背向的问题,“得人心者胜”。

需要注意的得,情商与智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智商高的人情商未必高,而情商高的人也未必有较商的智商。

1.智商做事,情商做人

智商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等方面,是运用本书知识处理自然界中的问题,是科技能力问题,是解决做事的问题。追求的是结果和效率,圆满地解决问题。

情商包括心态、信念、意念、习惯、语言方式等方面,是运用人类社会已有知识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是管理能力问题,是解决做人的问题。追求的是人格品质和状态,每时每刻都能幸福快乐地生活。

2.智商与情商的象限表示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通认研究员多年研究认为,人才的智商与情商可用象限作如下表示:

甲:智商高,情商也高(甲象限的人,往往是“春风得意者”)

乙:智商高,情商却低(乙象限的人,往往是“怀才不遇者”)

丙:智商低,情商却高(丙象限的人,往往是“贵人相助者”)

丁:智商低,情商也低(丁象限的人,往往是“平庸一生者”)

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研究认为,一个高情商有较好自我认识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能察觉自己情绪的范围;

(2)找到表达自己情绪与想法的方法;

(3)形成一个正确的自我行为模式;

(4)确定目标并有追求目标的热情;

(5)对人生有一套伦理价值体系;

(6)对人生的“大问题”,如人生意义、关怀与目的感兴趣;

(7)激励自己持续学习与成长;

(8)努力去挖掘与理解内在的经验;

(9)能理解自我与人类处境的复杂性;

(10)能激发他人的活力;

(11)能独立工作;

(12)努力达成自我实现。

3.智商与情商人才分类

(1)高智商、高情商——适合做管理型人才

(2)高智商、低情商——适合做技术型人才

(3)低智商、高情商——适合做营销型人才

(4)低智商、低情商——只能做待淘汰人才

为什么说一个人有良好的情商就容易取得成功呢?

1.工作靠自己,机遇靠别人

一个人的成功主要靠两条:一是个人努力做出成绩;二是得到周围同事和社会的认可。二者缺一不可。但是人们往往注意前者,而忽略后者,这是人生误区。

要认识到:成功很多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大多也不全凭一个人的单打独斗。环境造就人才,一个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环境的影响,因此,工作靠自己,机遇靠别人。情商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有利于获得支持。

美国心理学家奥列弗·温德尔·赫尔姆斯运用情商理论,对美国历史上历届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他认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是个具有二流智慧、一流情商的政治家,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卓越的领导人;而尼克松总统具有一流智慧、二流情商的政治家,结果默然下台。美国“领导者中心研究所”,在对美国和欧洲的大企业总裁调查后,列出了领导管理者“九大致命缺点”,其中大多数都与个人情绪素养、人际关系能力有关。

高情商可以使人在人际关系中把握、激励、驱动对方,培育亲密关系,能有效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而赢得社会竞争的优势。否则,情商低,对人冷漠,计较恩恩怨怨等等,将会导致人际关系到处是疙瘩,社会生活中处处碰壁,关键时刻得不到支持和帮助。

2.情商的价值

要生存必须合作,只有合作才能更好地生存。

高情商具有合作的三种素质:

(1)正确的合作观念;

(2)强烈的合作精神;

(3)较强的合作能力。

你的情商决定你的人际关系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博士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事能力。”

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败的重要领域。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情商高的人,人见人爱,总是能得到众多人的拥护和支持,有利于人生成功。同时,人际关系是人生重要资源,一个人关系多→必然朋友多→必然信息多→必然机会多→必然财富多,从而形成新的“马太效应”。认识什么人,有时比拥有知识、金钱更重要,凡成功者都会有一大批高人做朋友。情商,涵盖了人的自制力、热情、毅力、自我驱动力等,可以帮助人们开发潜能,是成功人生必备的素质。

人生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就是: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选择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一位美国培训老师在中国举办一次培训课程,他要求参会学员拿出一张纸,然后在纸上写下和自己相处时间最多最亲密的10个人(家属除外),写下他们每个人的月收入,然后将这10个人的月收入相加,再用10去除,算出这10个人每月的平均收入。最后,老师告诉大家:“这个平均月收入,就是你的月收入。”很多学员反映,这个结果与自己的收入大致相等。这个游戏的本质意义,是说明人际交往的力量,即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建立关系,培养关系,是迈向人生成功的两大课题。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凯利和珍妮特·卡普兰在美国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做的研究,证明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多么重要。贝尔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不是工程师就是科学家,可以说在学术智商方面都很高的。但是,他们之中有些人出类拔萃,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而有些人却碌碌无为,无所建树。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原来那些做出卓越成绩的人,都是人际关系良好。由于他们平时就建立了可靠的人际关系网,当他们需要别人帮助时,只要打个电话,很快就会得到答复,或解答、或建议、或提供资料;相反,那些无所建树的人,当他们遇到困难打电话向各方面的专家求助时,却迟迟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有的感觉是有意打发你,敷衍你。这告诉我们:人际关系是人生成才的重要资源。

在我们的生命里,有时发展比较顺利,有鲜花和掌声;但有时会面临低潮和转折,这时就需要朋友的鼓励,如果没有朋友的强力支持,就很难跨过去。一个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受益是多方面的:

(1)首先,关系即财富

著名商人胡雪岩说,“关系即财富”。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的主要经验是,“交朋友”。朋友是巨大的财富,这笔财富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金钱易得,朋友难求。在商场里,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友谊,是你获得财富的必经之路,这是因为人际关系的价值链是:关系多→必然朋友多→必然信息多→必然机会多→结果是财富多。

(2)良好人际关系能有效促进事业发展

我们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人们感情融洽,心情舒畅,开启头脑风暴,智力活动得以正常发挥。广泛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人开阔视野,拓展心胸,扩大选择范围,增加信息来源。

(3)良好人际关系有助于形成人的道德情感

法国哲理学家伏尔泰说:“友谊是灵魂的结合”。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络。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在一个友好的集体当中,大家形成相容、相近、相熟、相爱的人际关系,我愿帮助你,你愿帮助我,人们没有功利色彩,这种氛围容易形成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及友好、善良、热情等高尚的道德情感。

(4)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良好的心理健康

人是情感动物,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使人能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的情绪,得到心理的满足,这种情绪状态有利于保持愉快的心境。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能觉得自己对他人的价值和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和意义,这对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5)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和发展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人不仅有物质层面的需求,更要有精神层面的需求。人们可以长期忍受物质上的匮乏,但却无法长期忍受精神和情感上的匮乏。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关心和爱护、理解和友谊,需要得到尊重和承认,这些都需要从他人那里才能得到。没有他人对自己的期待、信赖、友谊和尊重,我们就无法获得我们的需要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成就感,我们的存在也就失去了社会价值和意义。人们获得了精神上、情感上的满足,就学会了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就学会了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大家都能和谐相处,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人的人际关系生涯就是事业生涯。人际关系的质量,决定人生事业质量,生活质量。人要想交朋友,首先自己要够朋友。人生在世上最艰难的不是谋事,而是处理人际关系。珍惜我们人生中的一切人际关系,就是珍惜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朋友越多,我们的生命就会越丰富多精彩。

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研究认为,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与父母关系亲密并能与他人交往;

(2)能建立和保持社会关系;

(3)能认识并使用各种方法与他人联系;

(4)能察觉别人的感情、思想、动机、行为与生活方式;

(5)能参与团队合作,在群体活动中能够承担下至组员上至领导的各种角色;

(6)能影响他人的意见或想法;

(7)能与他人进行有效地理解与沟通;

(8)能根据他人建议,调整自己的行为;

(9)能洞察社会中各种社会问题的不同观点;

(10)有发展与他人或不同年龄背景的人一起工作的技能;

(11)对社会工作、管理或政治等具有人际交往取向的职业表现出兴趣;

(12)善于接受新事物,能形成新的社会化的程序或模式。

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关键问题是正确对待他人、善待他人。没有人十全十美,不要吹毛求疵,要宽容他人。有位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写出“自己最不喜欢的人”,一分钟时间,有的人写出十几个人,有的人一个也没写出来。调查显示,写的越多的人,越不受欢迎。因为你不喜欢别人,别人同样也不喜欢你。人生就像回声,站在高山上大声喊“我恨你”,反射回来是“我恨你”;如果大声喊“我爱你”,反射回来是“我爱你”。我们怎么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

搞好人际关系主要是取决于意愿,人际关系良性循环一定是善意导致善言,善言导致善行,善行导致善果。人际关系恶性循环一定是恶意导致恶言,恶言导致恶行,恶行导致恶果。过去有一个“黄金法则”,就是说,你怎么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样对待你。现在专家提出一个“白金法则”,就是别人希望你怎么对待他,你就怎么对待他。曾国藩讲:“与人为善,是不树敌的第一妙招;取人为善,是完善自我的良好药方。”这应该成为男人的座右铭。

宽容是一种永不褪色的美德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中国儒家哲学是世界上最具宽容精神的哲学,即便是真理在握,儒家也不主张“以理服人”,更不能“得理不饶人”,而是要用道理去涵养人。孟子说:“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这是一种博大的人文关怀。中国佛家主张,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为“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所谓宽容,从低层次讲,就是宽容别人的过错和缺点,因为每个人都存在过错和缺点;从高层次讲,就是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是可以改变的,人通过宽容可以改变,能够回归人性之善。

1.宽容是一种智慧

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对自己过于宽容,而对他人过于苛刻。如果能倒过来,人生的空间将会豁然开阔。

清朝康熙年间,京城大臣张英为人清廉。一日接到家书一封,告诉他:家中与邻居因修围墙引起了争执,张英的父亲都气病了,请张英想办法以权势压制邻居。张英接到信后,没有采纳家人意见,而是主张宽容退让。他赋诗一首劝导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世皇”。张英父亲看儿子的诗文,豁然开悟,积气顿消,立即让界三尺。邻居见此,同样让界三尺,于是一条“六尺巷道”被人传为佳话。

宽容是一种大智慧。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一定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他对别人宽容时,就减少了争执和矛盾,减少了烦恼。因此,宽容他人,就是快乐自己。

东晋一个有名的大将叫诸衰。一次,他乘船到浙江,夜宿在钱塘江的驿亭中。当时,钱塘江县令沈充也来到驿亭,亭吏因为不知道诸衰为何人,就把他从驿亭赶出来。诸衰想,犯不着跟这小吏过不去,只好住在江边牛屋。

不久,钱塘江涨潮,县令沈充观潮,看到牛屋下竟住着人,感到奇怪,就让部下把那人叫来,想趁着醉意,与那人开个玩笑。沈充问:“来人叫什么?”诸衰说,“我是河南的诸衰。”沈充一听愣了,谁不知道诸衰啊?忙下跪谢罪。沈充下令打小吏,也被诸衰制止了。于是,沈充吩咐办酒宴款待诸衰,请诸衰赏脸。诸衰毫不迟疑答应了。

酒席上,沈充小心地赔不是,劝酒。从此,沈充对诸衰感激一生。

宽容是一种美德。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宽阔,才能容人、容事、容物。一个人受了委屈、羞辱,需要有一点心胸,否则,承受不了一点委屈,这样的人很难成大事。人生要牢记:心胸要宽一点,度量要大一点,脚步要稳一点,目光要远一点。

2.宽容是现代文明的核心

宽容是指对不同观点和不同意见人的自制和忍让,是在互相冲突的观点和立场之间相互的理解、彼此允许存在,并力求说服和影响对方的一种行为方式。宽容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彼此承认不同意见和立场是可以理解的;第二彼此能够文明地(非暴力)对待不同意见和立场;第三如何行为有三种选项:如合作,可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合作;发生争议时,本着理性说明的原则影响对方;如不能合作,要本着“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原则,双方互不干涉。

安徒生有一则童话,叫《老头子总是不会错的》。内容是:有一对老夫妇,他们把家中唯一值钱的一匹马拉到集市去卖,想换需要的东西。老头子先把马换了一头牛,用牛换了一头羊,用羊换了一只鹅,用鹅换了一只鸡,最后用鸡又换了一袋子烂苹果。老头子想给老伴一个惊喜。回家的路上,遇到两个英国人,老头将经过向英国人说了,英国人哈哈大笑说,回家准挨老婆一顿打。老头说,决不会。英国人用一袋金币与老头打赌。于是三人来到老头家中,老头将经过说了一遍,老伴高兴地说:“我们今晚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结果英国人输了一袋金币。

这告诉我们,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宽容、尊重、信任和真诚。人生在世免不了出现缺点、错误,一个人说错话、做错事,总是希望别人宽容和谅解。明代洪应明说:“处世让步为高,退步是进步的张本;待人厚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圣经》上说,“你待人当如人待你”。就是说,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是由你对待别人的方式决定的;你能宽容别人,别人也能宽容你。这样,人际关系才会融洽。

3.宽容将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快乐

60年前的一天,柏林空军俱乐部举行盛大宴会,招待空军英雄,将军与士兵同乐。一位年轻的士兵在倒酒时,不慎将酒泼洒到乌戴特将军的秃头上。顿时,士兵大惊,四座寂然无声,人们都担心将军会发脾气。但是,这位将军自然地站起来,微笑着用手轻轻拍拍士兵的肩头说:“老弟,你以为用这种方法治疗再生头发会有效吗?”会场立即爆发出笑声。将军的威严,士兵的惊恐,众人的紧张心情,在乌戴特将军宽容和调侃下,冰消了,雪融了,宴会仍沉浸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想想,如果将军大骂一通,那会是一种什么局面啊?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环境,独特的经历,独特的性格,独特的个人爱好和追求。不要拿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要求别人,认为自己有这种爱好别人也应该有。人际关系中的摩擦大多起因于相异:两人的性格相异,看法相异,追求相异等等,总之,是因为相异才引起矛盾,引起冲突。因此,要理解不同,允许差别,宽容他人,是消除人际矛盾最好的方法。如果相互之间,能做到这一点,必然形成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冲突如价值观的冲突,利益的冲突、竞争的冲突,审美情趣的冲突等,在困扰着人们,人们越来越强烈地呼吁理解万岁,渴望宽容。宽容是人的美德,也是社会的粘合剂。我们当今社会有很多问题和缺陷,唯有宽容才是化解各种矛盾的一服良药。

当然,我们讲宽容并不是不讲原则,宽容是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的一种理解和谅解,一种诚实和后道,正是“大事要讲原则,小事要讲风格”,“大事聪明,小事糊涂”,这才是智慧的人生。

永远不要与人发生正面冲突

人与人之间相处,可以说到处都是纷争与矛盾,这些矛盾是由于人们所处的角色不同、目标不同、价值观不同以及对工作安排和资源分配的不同看法造成的。正确处理纷争,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观点认为,出现纷争是不可避免的,纷争有消极一面,也有积极一面,关键在于正确的处理。通过正确处理,达成新的共识,进一步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处理纷争,就是要与有情绪的人打交道,人的问题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需要用安慰法,调解矛盾,消除怨气;有的需要用弥合法,如一些非原则纠纷,你如果小题大做,不仅使人不服,而且会加深矛盾,使问题复杂化;有的需要用转移法,有意识地将争执双方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从而降低对方的过激情绪;有的需要用冷处理法,有时人正在火头上,如急着处理不会有好结果,不如先“挂起来”,等冷静后再处理效果会更好;有的需要用宣泄法,有的怨气很大,甚至受了委屈,这时可以耐心听其倾诉,使其一吐为快;有的需要用拒绝法,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应给予拒绝,但在拒绝时需要讲究拒绝艺术,并根据不同的对象、环境、条件、时间和地点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拒绝方法,如幽默拒绝、说服拒绝、引导拒绝等。总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矛盾不同,处理方法不同,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个人爱辩论,经常与人据理力争,这样的人很难与人和谐相处。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然能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人与人之间,应避免正面冲突,避免争论,因为争论,对方即使口服,但是心里也不会服。国外一保险公司规定的一条纪律就是:“不要争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出自何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戴尔·卡耐基出席一个家庭宴会,宴会上一位客人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这句话出于《圣经》。当时卡耐基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就纠正说,这句说不是出自《圣经》,而是出自莎士比亚。那位客人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绝对不可能?这句话出自《圣经》”。随卡耐基同去的一位朋友法兰克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下,然后说:“戴尔先生你错了,这位先生讲的是对的,这句话是出自《圣经》”。法兰克是位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家,当然知道这句话是出自于莎士比亚。在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向法兰克说,“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为什么要符合他说是出于《圣经》呢”?法兰克回答说:“是的,是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呢?为什么要和他抬杠?这样做他会喜欢你吗?要记住: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

“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这句话使卡耐基终生受益,后来他不断学习研究,成为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人际关系专家。

要记住:除非不得已绝不要陷入是非之中。置身于是非之外,而后才可以判断是非;置身于利害之外,而后才可以发现利害的变化。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今天的现状,是过去选择的结果;未来的现状如何,要靠我们今天做出选择。人生的道路上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有时,人在别无选择时却做出了最优秀的选择,前面是万丈深渊,后面是大军压境,于是唯一的选择,就是破釜沉舟,拼死一战,以求绝处逢生。

我们选择什么都可以,但千万不要选择与人较劲。我们一旦选择与人较劲,陷入与人纷争的漩涡,就很难再走出来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不少人选择与人较劲,大都两败俱伤,甚至造成家破人亡。选择与人较劲,在人与人之间造成一种隐性的敌意感,这种敌意感是不能调和的,它伤神、苦恼、愤怒,甚至做噩梦,对人生影响很大。人际关系中的较劲、摩擦,对人才的损害相当大,可以说搞得人生疲惫,甚至一事无成。

从心理上来说,喜欢与人较劲,是一种灰色心理,是人格不健康的一种表现。应该看到,现实中从来没有把同样的机遇给予每个人,也很少出现获得同样机遇也获得同样成就的情况,因为人与人素质不同,把握机遇的能力不同,付出的汗水不同,人际的环境不同等等,这样,必然决定事物发展的结果是不同的。人生一定要跳出“与别人比高低”的思维模式,要自己和自己比,不断地自我超越,在与事业较劲上下功夫。我们应该智慧的面对人生:自我认知,我有我的天空;莫管他人,他人有他的舞台。对一些纷争,必要时你可以采取“隔山观虎斗”的策略,但自己决不要陷入与人较劲、与人纷争的漩涡里去。要记住:不与小人争斗,你就是赢家。

拥抱挫折,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面对挫折,每个人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有人积极、有人消沉,有人陷入苦恼不堪的恶性循环中而不能自拔,有人却能迅速从不良状态中跳出来更加奋发进取。可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块试金石。法国前总统戴高乐说:

“挫折,特别吸引坚强的人。因为他只有在拥抱挫折时,才会真正认识自己。”

一个人在遇到挫折后,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积极,有的消极。如果从消极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自我安慰。对自己失败的行为进行辩解,以使自己心安理得,这种人运用的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如一个人在公司里没有得到重用,则归因于公司的老板没有慧眼,没有赏识自己的才华。也许真有这样的老板,但如果你真是人才,他一定能够发现你的存在。

自我幻想。如果在现实中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便想入非非,将自己置于虚幻的世界之中,以想象成功来代替现实的失败,从中得到快乐。

攻击他人和自我。一个人在遭到挫折后,产生了愤怒情绪,从而表现出攻击行为。如有的人嫉妒别人的成就,就寻找机会栽赃陷害他人,以此寻找心理上的平衡。但也有的人在遭到重大挫折后,将攻击对象转向自身,甚至导致自杀。

自我压抑。一个人受到挫折后,用意志压制自己的欲望或痛苦经历,表现得若无其事。如工作不好,就根本不去想它,让时间去冲淡一切。

在这些消极表现的过程中,可能有的人表现得很激烈,而有的人只是有轻微的倾向。这是跟一个人的挫折承受力有关的,即一个人遭到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的挫折承受力强,那挫折对他来讲,可能只是一次小小的考验,他会继续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地前进;如果一个人的挫折承受力弱,那挫折对他来讲就是致命的打击,长期都无法摆脱,从此可能就意志消沉,颓废沮丧,一蹶不振。挫折的大小是一个人承受的能力的一个测验,同时,不同方面的挫折对一个人承受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有的人能忍受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严重挫折,但却不能忍受自尊心受到的伤害;有的人能忍受别人的侮辱,但面对环境的障碍却会焦虑不安,灰心丧气。但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看,挫折承受能力的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

仔细分析造成人们对挫折承受能力不同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

1.生活目标不同

一般来说,具有正确的生活目标,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强。

挫折会给人们带来痛苦,但一个人只要确立了正确的目标,不管遇到多大挫折都会勇敢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正确的生活目标,是人的精神支柱。它能够激发起人们奋斗的勇气和巨大的力量,去战胜困难和征服挫折。正如有的人在痛苦之余能发奋努力,从而使自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强烈的事业心成为人们心目中一根无形而又强大的精神支柱。有了它,就有了抗御挫折的能力,就能产生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被人誉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中屡遭磨难,尤其是耳聋对他的打击最为惨重。这打击曾使他痛苦得关在房子里不愿与人见面。但是,不甘就此退出乐坛的强烈信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并且发出了“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坚强吼声。他在创作时,咬住一根木棒顶端,将另一端插在钢琴的共鸣箱内借以听音。气势雄伟的交响曲渗透着贝多芬与耳聋搏斗的痕迹。

失去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也就失去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一旦遭遇挫折,往往会缺乏勇气和毅力,在苦闷中长期不能自拔。他们悲观、消沉,最后只能望着遥遥领先者的背影驻足长叹。结果,时间在叹息中悄悄溜走,成长的志向也随着叹息声消失。总之,挫折能造就强者,但也能吞噬意志薄弱者。

2.生活态度不同

态度指人的举止神情,对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一般说来,有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人,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强。在历史上,不同的社会都产生了一批为后人称颂的优秀人物。他们中有科学家、政治家、革命家、诗人、学者……尽管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他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有着各自的生活目标,但从总的理想目标和生活态度上看,他们一生所追求献身的是为人类造福的事业。

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失败了1200多次,终于取得了成就。当他受到别人的嘲笑时,他乐观地说,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失败的,因为我发现了1200多种不能作为灯丝的材料。前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忍受着双目失明和四肢瘫痪带来的巨大痛苦,经过和病魔的顽强搏斗,终于完成了两部文学巨著。他在自传中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我的体力几乎消耗殆尽,身上所剩下的,唯有那永不熄灭的青春活力和为党和无产阶级做一些有益工作的强烈愿望”。

3.生活阅历不同

生活阅历形成生活经验。当人们听的、看的、经历的事情多了,特别是经历过失败、苦闷的生活体验,生活经验也就丰富起来。一般来讲,生活阅历的多寡,决定了一个人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强弱。在同一挫折面前,经历少的年轻人会把它视为惊涛骇浪,无法抵御;但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可能只是把它当作一条潺潺小溪。

另外,生活经历是否曲折,也同样决定了一个人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强弱。一个从小经过逆境磨炼的人,成年后会更积极地适应环境,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个人在小时候经受过艰苦磨炼,懂得生活中有逆境、坎坷、困难,懂得这些与劳动、流汗、手上的磨茧是分不开的,这对他以后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4.心理准备不同

如果一个人对挫折早有预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随时准备迎接困难和挫折,那他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强。反之,如果一个人把什么事情都设想得一帆风顺,期望事事称心如意,对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问题毫无思想准备,那他在遭受挫折时就会难以承受。

5.身体状况不同

身体是承受艰苦生活和精神折磨的最根本保证。身体状况不同,对挫折承受能力也就不同。在前面几个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身体强壮的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就会强些;相反,一个身体欠佳的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就会差些。在生活中常常看到有些长期抱病的人,遇到一点小事就火冒三丈,乱发脾气。

6.得到帮助和支持的情况不同

当一个人遭到挫折的时候,周围的人们是同情和帮助的态度,还是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的态度,直接影响他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如果遇到挫折时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那所产生的挫折感可能会因此而得到减弱。受挫的心灵会重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如果你在工作中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那你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就能顺利百倍。正如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苦难是男人的必修课

苦难是男人的必修课,强者视它为垫脚石,视它为财富,他们的成绩是优秀;弱者视苦难为绊脚石、万丈深渊,被它压垮,他们的成绩是不及格。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从不向命运低头。9岁时,因为家境贫困,他不得不外出赚取生活费。他远赴大阪谋职,母亲为他准备好行囊,并送他到车站。临行前,母亲饮泣地向同行的人诚恳地拜托:“这个孩子要单独去大阪,请各位在旅途中多多关照。”母亲悲凄的背影给了他深刻的印象。

不久,松下幸之助来到大阪,在船场火盆店当学徒,从此开始了艰苦的谋生。小小年纪,远离亲人,在那个陌生的世界里他感到孤单无助,似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有一次,店主叫住他,递给他一个五钱的白铜货币,说是薪水。他吃惊极了,他从来没有见过五钱的白铜货币,这对穷人家的孩子来说,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报酬激起了他工作的狂热,也扬起了他奋斗的风帆。

靠着不可思议的欲望的支持,他变得更坚强。他不辞辛苦地打杂,磨火盆,有时,一双手被磨得皮破血流,连提水打扫的活儿都干不了,但他都咬牙挺了下来。渐渐地,松下幸之助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把苦难撒向人间的时候,往往准备好了丰厚的回报等着勇士去拿。当苦难不期而至时,我们要视苦难为财富、为机遇,向它宣战。当你成功地征服它之后,就能拿到上帝的回报,捧起金灿灿的奖杯,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甘甜,人生的价值。

偶然的意外是生活中的组成部分,人的一生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虽然我们不欢迎它,不喜欢它,但又总是躲避不开它。

1992年,洛杉矶的弗兰克·柏金斯决心打破坐旗竿的世界纪录。但由于染上感冒,他在还差8小时就打破400天纪录的时候退下阵来;随后他发现赞助人已经破产,女朋友早就拂袖而去,而且他的电话和电都被停了。

一名妇女回到家中,看到丈夫在厨房里疯狂乱晃着身体,似乎腰间有根电线直连电热壶。为了救他于危难之中,她就近从后门边上抄起一块厚木板朝他劈去,把他的胳膊劈成两段,其实此前他一直快乐地听着随身听。

波恩的两名动物权力保护者正在抗议把猪送到屠宰场的残忍行径时,两千头猪突然从破篱笆中受惊跑出,撞倒并踩死了这两名倒霉的保护者。

阿拉斯加瓦尔笛兹发生过石油泄漏后,救援每只海豹的平均花费高达八万美元。在一个特别仪式上,有两只花巨款拯救回来的海豹在旁观者的欢呼与掌声中被放回大自然。但在一分钟后,人们亲眼目睹它们双双被一头杀人鲸吞入肚中。

……

可见,厄运是普遍存在的。面临厄运之时,怨天尤人是一生,及时转化也是一生,你选择哪一个呢?

爱尔兰作家巴克莱在文章中写道:有位小学校长提到了一件他一生都难忘的事。在学校的足球练习比赛中,一位男学生跌倒在地,把手臂跌断了,刚好是他的右臂。在等救护车把他送去医院的时候,他要同学给他笔和纸。同学问:“这种时候,你还要纸笔干吗?”他回答:“你们有所不知,我的右臂既然断了,我想,应该训练自己用左手写字。”右臂坏了,是一种不幸。但是,能积极用左手来完成右手应该做的事,却是一种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故事启发我们:遇到挫折时,不要急着沮丧,何不学会及时转化。

让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从破产边缘起死回生的艾科卡说:“即使遭逢逆境,仍该奋勇向前;即使世界分崩离析,也要不气馁。”

人生,就怕遇到一点挫折就站不起来;就怕遇到一点失败,就一蹶不起。在这个世界上,不凡的人物,都是在挫折中,凭着自己的理想,以及不屈不挠的毅力,勇敢地站起来,而写出一个大写的“人”的。

就如美国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斯通先生,他幼年丧父,为了替母亲分担家用,于是出去贩卖报纸,当他进入一家饭馆叫卖报纸时,一次次地被老板赶出来,甚至踢出去。虽然受尽苦头,但最后以他不达目的不死心的毅力,感动了客人,买了他的报纸,最后终于成为美国的商业巨子。

英国瓦特,在母亲去世,父亲生意失败,连资助他的人也因经济不景气而破产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自己的理念,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发明了蒸汽机。

世间,没有人能无风无浪平顺地过一生,但是逆境绝非人生的绝路。当你爬起来向前跨步之时,就是向成功之路迈进了。正如爱迪生所说:“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踏进顺境,才觉得受用、舒服。”

没有永恒的幸运,也没有永久的霉运

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有一个34岁的女人,过着平静、舒适的中产阶层的家庭生活。但是,她突然连遭四重厄运的打击。丈夫在一次事故中丧生,留下两个小孩。没过多久,一个女儿被烤面包的油脂烫伤了脸,医生告诉她孩子脸上的伤疤终生难消,母亲为此伤透了心。她在一家小商店找了份工作,可没过多久,这家商店就关门倒闭了。丈夫给她留下一份小额保险,但是她耽误了最后一次保费的续交期,因此保险公司拒绝支付保费。

女人近于绝望,为了自救,她决定再做一次努力,尽力拿到保险补偿。在此之前,她一直与保险公司的下级员工打交道。当她想面见经理时,一位多管闲事的接待员告诉她经理出去了。她站在办公室门口无所适从,就在这时,接待员离开了办公桌。机遇来了。她毫不犹豫地走进里面的办公室,结果,看见经理独自一人呆在那里。经理很有礼貌地问候了她。她受到了鼓励,沉着镇静地讲述了索赔时碰到的难题。经理派人取来她的档案,经过再三思索,决定给予赔偿。

经理尚未结婚,对这位年轻的女人一见倾心。他给她打了电话,几星期后,他为她推荐了一位医生,医生为她的女儿治好了病,脸上的伤疤被清除干净;经理通过在一家大百货公司工作的朋友给她安排了一份工作,这份工作比以前那份工作更好。不久,经理向她求婚。几个月后,他们结为夫妻,而且婚姻生活相当美满。

你看,厄运真的不会长久延续下去。有位名人说过:“没有永久的幸运,也没有永久的不幸”,这个例子足以佐证这句名言。

厄运、苦难和失败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待厄运,那就是——苦难和失败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大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在分解钾、钠等碱金属的时候,经过几个月紧张危险的实验,在最后一次实验中,发生了意外爆炸,他的脸被炸伤,左眼也失明了,但却获得了最后的成功。后来他说:“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最重要的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戴维是从失败之树上摘取了胜利之果。伴随着不断的失败,他得到了成功。

大文豪巴尔扎克也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富兰克林当年的电学论文曾被科学权威不屑一顾,皇家学会刊物拒绝刊登,第二篇论文又遭到皇家学会的嘲笑。他的论文被朋友们设法出版后,因论点与皇家学院院长的理论针锋相对,遭到这位院长的人身攻击。但富兰克林没有被挫折所吓倒,没有放弃自己的科学信念,而是更积极地投入实验,以实践来证实自己的立论。他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进行了有名的风筝攫电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于是,他的著作被译成德文、拉丁文、意大利文,得到了全欧洲的公认。

一夜之间,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烧毁了美丽的“森林庄园”,刚刚从祖父那里继承了这座庄园的保罗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

他经受不住打击,闭门不出,茶饭不思,眼睛熬出了血丝。

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获悉此事,意味深长地对保罗说:“小伙子,庄园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得见希望……”。

保罗在外祖母的说服下,一个人走出了庄园。

他漫无目的地闲逛,在一条街道的拐弯处,他看到一家店铺的门前有人在攒动。原来是一些家庭主妇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一块块躺在纸箱里的木炭忽然让保罗的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保罗雇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的木炭,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经销店。

结果,木炭被抢购一空,他因此得了一笔不菲的收入。然后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一大批新树苗,一个新的庄园初具规模了。几年以后,“森林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聪明的人善于把苦难当作成长的机会

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最大的失败莫过于害怕失败。如果我们能战胜这一担忧,那么必将为我们带来梦寐以求的幸福。

我们没人喜欢面对困难和不幸,但聪明的人善于把它当作成长的机会。

著名作家梭罗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是告诉自己一个好消息。然后,他会对自己说:我能活在世间,是多么幸运的事。如果没有出生在世,我就无法听到踩在脚底的雪发出的吱吱声,也无法闻到木材燃烧的香味,更不可能看见人们眼中爱的光芒。于是,他每一天都满怀对生命的感激之情。

人一生是由幸福和悲伤、成功和失败、欢乐和痛苦交织而成的,只有当你经受得住成功和失败的考验,才能展示你的真正价值。

一个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时,遭遇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商人立即逃跑,但山匪穷追不舍。走投无路时,商人钻进了一个山洞里,山匪也追进了山洞里。

在洞的深处,商人未能逃过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山匪逮住了,遭到一顿毒打,身上所有钱财,包括一把准备为着夜间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掳去了。

幸好山匪并没有要他的命,之后,两个人各自寻找着洞的出口。这山洞极深极黑,且洞中有洞,纵横交错。两个人置身洞里,像置身于一个地下迷宫。

山匪庆幸自己从商人那里抢来了火把,于是他将火把点着,借着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火把给他的行走带来了方便,他能探清脚下的石块,能看清周围的石壁,因而他不会碰壁,不会被石块绊倒。但是,他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这个洞。最终,他力竭而死。

商人失去了火把,没有照明,他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得十分艰辛,他不时碰壁,不时被石块绊倒,跌得鼻青脸肿。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洞口透进来的微光,他迎着这缕微光摸索爬行,最终逃离了山洞。

身处黑暗的人,磕磕绊绊,却最终走向了成功。眼前光明一片,却让人迷失了前进的方向,终生与成功无缘。

关键不在是否拥有火把,在于持火把前进中的人的态度、信念与思维方式。

沃克林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从小家境贫寒,但聪明好学,上学时常受老师的赞赏。老师常对沃克林这么说:“努力吧,孩子,总有一天,你会像教区委员一样受尊贵的。”一位乡村药剂师欣赏沃克林强壮的胳膊,答应给他提供一份捣碎药片的工作,但这位药剂师不允许他勤工俭学,热爱学习的沃克林毅然辞去了这份差使,背上书包离开家乡去了巴黎。在巴黎,他想找到一份药剂师侍童的工作,结果没有找到,后来疲劳和贫困折磨得他病倒在街头,正当他断定自己必死无疑时,一位过路的好心人把他送到了医院里。他康复后,继续去找工作。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药剂师的工作。后来,著名化学家福克罗伊听说了这个年轻人的事迹,他非常喜欢这个勤奋好学的小伙子,就把他带在身边,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多年以后,福克罗伊去世了,沃克林作为化学教授继承了他的事业。他衣锦还乡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曾有过不堪回首童年的家乡。

莎士比亚说:“与其责难机遇,不如责难自己。”这就是人生的基本课程。我们只要仔细回顾一下身边的大量实例,就会发现人的素质在改变命运时所起的作用。

大学毕业时老教授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

“当狂风暴雨来临,泥石流滚滚而下的时候,你正好站在一座大山脚下,这时你是向风雨猛烈的山顶跑呢,还是迅速向平坦的洼地撤退?”

“当然是向平坦的洼地撤退了。”学生们不加思索地回答。

“错。”老教授平静地说。接下来,老教授讲的话让同学们恍然大悟。

如果向平坦的地方跑,你跑得再快也不可能快过山洪暴发引起的那一泻千里的泥沙石块,这些泥沙石块随时都有可能将你埋没。

如果你继续向山顶攀登,向上跋涉,虽然这样很缓慢,但至少山顶是没有泥石流的,这样你就少了一份危险,你等于是在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是在一步步地向生的希望迈进!

教授想教给学生的哲理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管是什么样的困境,你都要迈向风雨。有时看起来比较难做的方法往往又是成功的捷径。

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基石

面对逆境,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自信心态。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所谓自信,“自”就是自我,“信”即肯定。简单地说,自信就是自我肯定,自己相信自己。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你就会变成了一个有价值的人,做有价值的事;你觉得自己没本事、不行,你就不行。人生是先有自信,后有奇迹,一个人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自信心的大小。人生要成功,要有所作为,必须具备自信心态。

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自信,相信自己,看重自己,这是人生成功的基石。相反,自卑是人生成功的大敌。一个人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种意念长期存在人的心中,慢慢就会进入人的潜意识,任何想法和行为一旦进入潜意识,就会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就是驱赶也赶不走。自信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提高心理素质,首先要提高自信心。据调查,一些大学有20%的在校生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主要是学习心理负担过重、人际交往障碍、青春期烦恼和升学就业中的困惑等问题。当代人最缺的心理素质是自信,他们自高不能得志,自卑不能自拔;因自我否定和自我拒绝,而失去生活愿望和信心;因考试不好或恋爱受挫而出现轻生和自毁行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行为放荡。所以,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提高自信是当代青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如果失去金钱,只失去了一点点;如果失去了荣誉,则失去了很多;如果失去了希望和信心,他就失去了全部。”活人与死人的最大区别,在于活人有希望,而死人没有希望。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信心和希望,人有信心和希望,就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坚定的信念造就伟大。人类是按着自己的信念去创造和改造世界的。伟大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拥有一个伟大的目标,而且在于他拥有实现这一目标的信念。人的信念越深刻,越坚定,就越能锲而不舍地去追求目标的实现。

我们看看伟大人物是怎么炼成的?

历史上,所有伟大的英雄人物,无不是靠着恒心、意志从种种困境中奋斗出来的。没有一个成功人士是一蹴即就的,没有一个创富者是一步登天的。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但是,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充满了打击和失败,都被他一一战胜,最后走上了辉煌的巅峰。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4岁——再度生意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34岁——角逐参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角逐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议员三度落选;

52岁——成功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

林肯说:“每个人都应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使命感。努力拼搏是每个人的责任,我对这样的责任怀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耐心、毅力和信念。”

他当选总统后,便颁布了全世界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马克思评价说:“林肯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林肯被誉为“美国精神之父”。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说:“有自信,然后才有一切。”人的自信不是天生的,自信同样需要自己不断地培养和训练。现实中,我们不少人不是激励自己,而是不断打击自己,他们总是埋怨自己“这也没做好”,“那也没做好”,如:他们有想法,不愿付诸实施;他们订有计划,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他们有时情绪高涨,但只是三分钟的热度,不能长期坚持。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不断地产生埋怨和失望情绪,从而阻碍自己前进的脚步。

打造一颗坚强的心。有一位年轻人,在职场上闯荡了几年,但总是不顺心,未做成一件像样的事。于是,他找到一位哲人,请教成功的秘诀。

哲人给了年轻人一颗花生,要他“用力去捏”。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便碎了,剩下了花生仁。哲人让他挫挫花生仁,结果花生仁外面的皮也挫掉了,只留下白色的果仁。哲人让他再用力去捏,年轻人迷惑不解,但还是照着做了。可是,年轻人不论如何用力,却怎么也捏不碎这粒花生仁。

最后,哲人向年轻人说:“人生最重要的要有一颗坚强的心。虽然遭受了打击和磨难,但我们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只要有一颗坚强的心,人生才有成功的希望。”

这告诉我们: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当遭遇到失意和挫折时,决不能丧失信心,决不能怨天尤人,只要有一颗坚强的心,屡败屡战,永不放弃,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一个英国小姑娘的成长。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种观念: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做一个出色的自我。父亲不允许她说“我不能”、“太难了”之类的话。正是这种严格的家庭教育,从小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信心。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5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学完了,而且考试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同时,玛格丽特不仅学业突出,而且体育、唱歌、演讲等方面也成为学校中的佼佼者。正因为她有这种自信和能力,后来担任英国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她主政达11年之久,被誉为世界政坛上的“铁娘子”,她就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自信的是一种物质力量。据心理学专家研究认为,人生要树立自信心,最重要是要具有两个基本观念:(1)自尊观念。就是保持一种自我欣赏的感觉。(2)认同观念。就是对自己的身份、气质和才能从内心得到认同。这是人生行为的基础。自信,不但能帮助人们战胜对挫折和失败,也有助于改善人际交往,是保持人际和谐的“润滑剂”。

人生成功或失败都是不偶然的,成功源于自信,失败源于自卑。信念,可以把人变成成功者,也可以把人变成懦夫;可以使人活得很有意义,也可以活得浑浑噩噩。信念有强弱之分,分为三个层次,即游移的信念、认可的信念和强烈的信念。只有强烈的信念才能使人走向成功。一个人有多大的自信,就可能有多大的成就,这是古今中外大量的事实证明了的真理。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选择决定命运

1.改变自己的两种动力

面对现状,人生如何改变自己呢?只有两种办法:

(1)愿景拉动(内在主导)

——你是谁?

——想要什么?

——积累资源

——实现愿景

(2)压力推动(外在主导)

——觉醒:危机、痛苦

——思考:新的可能性

——挑战:打破舒适区

——投入:拼死一搏

两种动力中,愿景是内在的、自觉的,而压力是外在的、被动的。

2.人生幸福与痛苦的选择

人生有两种命运:要么不断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人生会是幸福的;要么设法改变环境(别人),将不会达到期望,人生是痛苦的。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马丁·科尔说:“一个人所掌握的最大的力量,就是选择的力量”。你可以选择幸福快乐,也可以选择痛苦烦恼;你可以选择积极进取,也可以选择随波逐流;你可以选择“同流去污”,也可以选择“同流合污”;你可以选择诚实守信,也可以选择弄虚作假;你可以选择对人友善,也可以选择对人不友善;你可以选择富有,也可以选择贫困。这些都是“上帝赋予我们的权利。”一种选择,就是一种新的开始。你选择“什么”,就会成为“什么”。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方向,选择了什么样的心态,就选择了什么样的成就。每个人的发展机会,每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选择的前提是愿意改变、决心改变。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过程。不做选择其实质便是选择失败,所以失败也是一种选择。一位大师说过:“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二者必居其一。”

3.改变自己的5个步骤

在当今飞速变化的时代,不改变自己,不但没有机会,而且连生存都会成为问题。最可怕的是旧观念,最难的是改变自己。要想改变自己的行为,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想法,看到问题的存在。改变自我,需要经过这样5个步骤:Ⅰ:意念;Ⅱ:愿景;Ⅲ:决心;Ⅳ:行动(磨炼);Ⅴ:结果。

4.新的选择带来新的结果(选择定律)

定律一、新的选择带来做法改变

定律二、做法不同,结果才会不同

定律三、明天要比今天更好,必须打破现状,有不同于今天的选择和做法

定律四、选择和改变是进步的新起点

定律五、社会永远处于变化之中,一个人不肯改变将面临淘汰或失败的威胁

人生就是一次机会,学会选择就是学会成长,学会人生。如果你保持现状,三五年后则与现在基本一样;如果你打破现状,三五年后将与现在判若两人。

面对逆境需要一种“挺”的精神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因此他的个人智慧实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毛泽东一生“独服曾文王”,直到病重的晚年,他还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也称曾国藩足以成为他的老师,他说:“曾国藩自己成功,也让别人成功,自己发达,也让别人发达,别的姑且不论,仅此一点,就足以作为我们的老师了。”

据曾国藩讲,他有一部兵书叫《挺经》,共24条,秘不外传。有一次,曾国藩与他的学生核心幕僚李鸿章吃饭时,向李鸿章讲了《挺经》第一条,要求“千万莫轻授别人”。曾国藩说:

我试讲一条与你听:一家子,有老翁请了贵客,要留他在家午餐。早间就吩咐儿子,前往市上备办菜蔬果品,日已过巳,尚未还家。老翁心慌意急,亲至村口看望,见离家不远,儿子挑着菜担,在水塍上与一个京货担子对着,彼此皆不肯让,就钉住不得过。老翁赶上前婉语曰:“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具餐。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待他过来,你老哥也可过去,岂不是两便么?”其人曰:“你叫我下水,怎么他下不得呢?”老翁曰:“他身子矮小,水田里恐怕担子浸着湿,坏了食物;你老哥身子高长些,可以不至于沾水。因为这个理由,所以请你避让的。”其人曰:“你这担内,不过是菜蔬果品,就是浸湿,也还可将就用的;我担中都是京广贵货,万一着水,便是一文不值。这担子身份不同,安能叫我让避?”老翁见抵说不过,乃挺身就近曰:“来来,然则如此办理:待我老头儿下了水田,你老哥将货担交付与我,我顶在头上,请你空身从我儿旁边岔过,再将担子奉还。何如?”当即俯身解袜脱履。其人见老翁如此,作意不过,曰:“既老丈如此费事,我就下了水田,让尔担过去。”当即下田避让。他只挺了一挺,一场争竞就此消解。这便是“挺经”中开宗明义的第一条。

曾国藩《挺经》二字,即言“挺”之经,“挺”是言的内容;“经”是指关于“挺”的原则、经验、秘诀。“挺”,实质上是一种安身状态,处世态度,就是要有一种刚烈强度、坚劲挺拔这样一种安身处世哲学。故事中,老翁“只挺了一挺,一场竞争就此消解”,也透露出老翁是以“挺”的精神来解决这场竞争的。这种“挺”的精神,一直是曾国藩的处事方针,他在给沅弟信中说“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他在给澄弟信中说:“必须忍辱负重,咬牙做法”;他在给九弟国苓信中说,“要成为众望所归的人,不仅需才华出众,而且要有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二者将化作他人对你的信心。”这些家书的内容,正是曾国藩《挺经》的注脚。曾国藩一生在官场经过无数次的风浪,历尽坎坷,但他始终坚信“坚挺之志”,没有这股“挺”劲,就克服不了困难,就战胜不了自我,就成就不了功名霸业。曾国藩相信,一个有坚挺人生的人,是不会被困难吓倒的。所以,他强调:“挺字当先,乃做人第一品也。”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一般人看来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是在智者面前,他认为能够改变,经过努力,经过奋斗,就变成了“可能”。

1.海伦·凯勒自学成才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一岁多时,因疾病变成又聋、又瞎的残障孩子。开始,她脾气很坏,在家庭教师莎利文小姐教育下,逐步树立起自信,“别人救不了你,只有自己救自己”,“有信心,才会有成就”。莎利文小姐教她文化、说话、写作,用感触来认人。

海伦顽强学习,克服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后成为一个演说家、作家,出版了7本书,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她活到1968年去世,终年88岁。她的传记《我的一生》影响了整个美国,被英国《大英百科全书》称为有史以来最有成就的残疾代表人物。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教育”。苦难对于脆弱的人是万丈深渊。而对于天才则是一块垫脚石。卓越人才的最大特点,是在不利与艰难困苦的遭遇里百折不挠地去奋斗。

2.罗斯福从残疾人到连任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出身于纽约一个显贵家庭,他先后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历史、政治和法律。曾当过7年海军部助理部长。1920年被民主党提为副总统候选人。但灾难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1921年他得了脊髓灰质炎症,从此两腿瘫痪,成了一名残疾人。

但是罗斯福竞选总统的梦想并没有熄灭。为了恢复健康,他制定了一个复元计划,就是每天练爬行。为了激励自己的意志,每次练爬行时,把全家都叫上,让大家观看。他说:“我这样做,是为了把我的丑态公布于众,我不需要掩盖我的丑态。”经过8年的苦练,罗斯福终于能够直立行走了。

1933年,他竞选获胜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上任后,大力实行“新政”,在100天之内先后颁布了“紧急银行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几十个新政法令,把美国从经济大萧条中解救出来。后来他又领导美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罗斯福连任四届总统,打破了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任的惯例。

高尔基曾说,“意志是不可战胜的,在意志面前,一切都得弯腰低头。”成功者与失败者的重大区别,在于意志能量:面对巨大困难,成功者相信“一定能克服”,而失败者则相信”绝对克服不了”。这样,必然形成两种不同的结果。

3.残疾人鲍勃的壮举

美国人鲍勃是个独生子,年轻时,参加越战,在密林中触雷,腰身以下全部被炸掉,这在一般人是难以接受的现实。但是,鲍勃说:“我是不会求助别人的。”于是,他告别父母迈入大学之门,考取了体育教师的资格,而且还赢得了后来当上模特的漂亮小姐的爱情,与其结为伉俪。他说,“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个残疾者,只要是想做的事,那就什么都能够做到,就看你想不想去做了。”

鲍勃为了给残疾人、给受挫折的人树立能够活下去的勇气,也是为了给国际红十字基金组织募集款项,他策划一项活动,就是要用自己的双手“跑”完从洛杉矶到华盛顿大约5000公里的路程。他每挪动一步十分艰难:先是用两个拳头向前伸50厘米,然后再用臂膀支撑着身躯,猛地一使劲躯干便往前甩出不到半米的距离;两拳再向前伸,躯体再向前甩。躯干底部是由皮制囊袋包裹着,而两拳则早是攥着铁制的“动动鞋”,每“跑”几步就大汗淋漓。在一般人走十几分钟的路,而在鲍勃就要用一天的时间。路上感动了很多的美国人。他下定决心要跑完全程。他真是这么做了,最后他用三年零8个月零6天的时间“跑”完了5000公里的全程。募集了31万美元,他把这些钱交给了国际红十字会基金组织。他说,”我可以做一个开拓者。如果你们看到我的这副样子,你们一定会鼓起勇气。”

4.四肢残缺创辉煌

日本人乙武洋匡生下来后就没有胳膊,没有腿,先天四肢残缺。但他在父母的爱心教育下,不向命运屈服,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读完小学、中学、大学,2000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他先后学会跑步、爬山、游泳、打球、拍电影等。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书,书名为《五体不满足》销售了500多万册,感动了广大读者。他现在是日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乙武说:“残疾是一个‘特征’,而非‘缺陷’,我从来没有把残疾当成‘缺陷’。既然有残疾人做不到的事,也应该有残疾人能做到的事情,上天就是为了教我表达这种使命,所以才赐给我这样的身体。人生与残疾毫无关系,人生只要无心灵障碍,就会有美好幸福的人生。”

这就告诉我们:痛苦使人升华,而智慧和意志是人生中的两盏明灯,人生有了智慧和意志,就可以创造出奇迹。要记住:你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你也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人生的变化是从内心开始的,你只有想到,并且相信,才会努力去做,才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自我激励战胜逆境15法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人不可能处处一帆风顺,或许你已陷入了逆境,诸如家中生活困难、高考失败、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恋爱的挫折、病残的袭击等等。身处逆境,往往容易使人苦闷、焦虑、恐惧、失望等复杂情绪,从而给自己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如何走出逆境,据西方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自我激励的质量对成功至关重要,强烈的自我激励是走出困境、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失败者总是灰心丧气、自惭形秽,而成功者则从每次失败中看到新的挑战。心理专家告诫我们,有许多自我激励的好方法,关键是你自己所持的态度。在我们不断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所持的态度,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我们心灵深处的这种抉择,可能给我们带来激励,也可能给我们带来前进的障碍。人是靠梦想,愿景和目标拉动的,人生有了清晰的目标,就会给人带来激励;而随着自我激励的加强,自我塑造的过程也随之开始。人生自我激励15法:

(1)树立信念

信念是励志立本,是通向成功之门。人生就是一口气,是勇往直前之气,还是灰心丧气之气,这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前提条件。要走出困境,最重要的是树立信心,鼓起生活的勇气,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和信心。信心、欲望是一股无法想象的强大力量,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2)正视逆境

当人生遇到逆境、危机时,首先要正视逆境,承认逆境。所谓正视逆境,就是分析逆境,认识逆境,分析逆境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它的内在规律,判断逆境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而找出战胜逆境的方略和办法。如果我们无视逆境和危机,采取一种愚蠢的自欺欺人的方法,视而不见,仍是我行我素,甚至垂头丧气,那更大的悲剧就可能到来。

(3)少找借口

一个人是持积极思维还是消极思维,重要的区别是,积极思维者是找内因、找方法,而消极思维者是找外因、找借口。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内因决定外因,你找外因而不找内因,只能是越找越偏离成功的轨迹,越找越没出息。

(4)转变观念

逆境、挫折不完全是绝对的坏事,也是一种变相的机会,只要利用好,就会走出一条新路。逆境、挫折是祸是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反应。决不要被逆境牵着鼻子走,要改变观念,开拓人生新局面。

(5)看清优势

在面临逆境和挫折时,最重要的你要看清自己的优势,认清优势、发挥优势,运用好你的长项,这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6)冲破障碍

影响我们智能发挥的,不仅是外部的环境,而是内在的心灵障碍。人生要成功,就要冲破心灵障碍,充分发挥自己的内能。人只要看清内能、发挥内能,就会消除畏惧心理,走向成功。要认识到,缺乏内能,缺乏自信,是一切恐怖心理的诱因。

(7)设定目标

成功者绝不会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很多人之所以努力不够,主要是缺乏目标、失去动力。人是靠目标拉动的,真正能激励人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人生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

(8)坚持聚焦

要成功,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热情点。

人生成功学的经验是,聚焦、聚焦、再聚点、只要聚焦,把你全部的能量用在一个点上,才能做出让自己吃惊的成绩来。

(9)制订计划

人生仅有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为实现目标的详细计划,计划分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要达成的什么小目标,有什么要求,并将它记录下来,以便于督促检查自己。

(10)寻求导师

导师继承了人类的智慧,导师的点拨,可以使你少走许多弯路。导师能看清你的优势和劣势,给予你正确向导,定会获益匪浅。

(11)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在成长发展中,总要为自己找到一两个榜样,像榜样那样学习和生活,你会慢慢走近榜样,成为榜样的人生。

(12)注重实效

要想走出困境,要成功,必须注意效果,一步一个脚印,未来理想与目前现状之间有一条鸿沟,切不可望而却步,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节节进取,视小胜为大胜。

(13)经常反思

要边前进边思考,要经常问问自己:我努力的方向对不对?我是否具有热情、具有激情,我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不要让不好的习惯成为左右我们行为的障碍。

(4)驾驭自己

很多人的失败,是因为懒惰、拖延,下不了决心,从而造成自己的现状得不到改善,处于被动状态。唯一的克服办法,是要学会驾驭自己,自己给自己定下硬目标,要非完成不可。这样,随着事业进展,成功的信心将会大大增加。

(5)写出激励警语

要在自己的住处、办公室等显眼的地方,写出激励自己的警语,以保持积极心态。如:

“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我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生命只有一次,我的目标只有我来完成,我要为其负全部责任!”

“我绝不放弃!”

“我要满怀喜悦来迎接新的一天”!

“我是一个健康、自信、快乐的人!”

“我是一个健康、成功的人!”

“我是一个成功幸福的人!”

“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信心百倍”!

“我要用挺直精神顶住压力,用乐观精神战胜压力!”

1.生命的价值

一位演说家,在演说中高举一张20美元,问大家谁想要?大家都说要。

演说家将20美元揉成团,问大家谁要?大家都说要。

用脚碾它,问大家谁要?大家都说要。

把它撕成两半,问大家谁要?大家仍说要。

演说家问大家,为什么想要?大家说,虽然揉成团,用脚碾或撕成两半,但它没有贬值,仍是20美元。

演说家最后说:这个试验对我们人生很有启示。一个人失败了,或受到某种挫折,不要觉得自己不行了,没有本事了,就丧失了前进的勇气。要记住,你还是你,你没有贬值。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很多人受了点挫折,就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你觉得自己不值钱,在别人眼里就会不值钱;你觉得自己是无价之宝,别人就会更加看重你。千万不要自我贬值!人想成为胜者,必须先成为强者。人生是“无德则败,无志则贱,无才则贫”。

2.压力试验

美国麻省一个学院的科学家曾用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南瓜长大过程中将产生多大的压力。

最初,研究人员估计南瓜将产生的压力为500磅,但是试验的第一个月压力超过500磅,第二个月已达到1500磅,当达到2000磅时,研究人员不得不对铁箍加固,当试验结束时,这个南瓜产生的压力达到5000磅。

将南瓜打开,南瓜已无法食用,中间布满了坚韧的层层纤维。南瓜的根部向不同的方向伸展,以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和水分。

小南瓜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那么人在受到巨大压力时将又能产生多么大能量?大量事实说明: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人的承受潜力更是超乎人们的想象!

3.“要和自己竞争”

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他拥有40多亿美元的资产,4万多名员工,在台湾被称为“经营之神”。其成功经验就是他不断宣称的“和自己竞争”。

王永庆说,“一个人一定要把和自己竞争放在第一位,只有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王永庆见到下属经理,总要问三个问题:

(1)你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2)你这个目标合理吗?

(3)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应做些什么?

他要求下属,对这3个问题一定要想透、想明白。

王永庆说,“我几十年来就是这样做的,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超越自己。”

凡成功者,都有一种自我超越的精神。自我超越,就是向自己挑战,唤醒内心成功的欲望,敲开成功之门,走上成功之路。自我超越是无限的,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做到超越他人。法国罗曼·罗兰说:“必须自己和自己搏斗,才能征服自己。”

4.向极限挑战

霍金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他1942年出生于英国,早在8岁时已病魔缠身,但他立志要攀登科学高峰。1959年进入牛津大学读书,1963年被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尽管疾病把他折磨得十分痛苦,但他还是以优异成绩考入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70年他半身瘫痪,开始了轮椅生活。1985年卧床不起,施行了几次气管造口手术后,他完全丧失了语言能力。

霍金是个残疾人,但他以顽强意志,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发现了黑洞理论,由于他锻炼了超常的记忆力,他的大部分工作,包括复杂的运算等,都是在大脑中完成的。霍金名著《时间简史》,被翻译成40多个国家的文字,销售达2500万册。他被誉为自爱因斯坦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称为“向生命极限挑战的伟大科学家”。

他说:“疾病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人的失望和绝望。”

人生是现实的,现实的人生是不能逃避的,需要用勇敢的精神去面以。人生快乐幸福的源泉是什么?接受现实,干自己所喜爱的事情。

5.狱中著书

“十年文革”期间,一位学者因不满“文化大革命”讲了几句真话,被打成反革命,判了8年徒刑。

一天,他在狱中突然看到一只蜘蛛在精心编织它的网。这时学者的心灵受到触动:这个小生命不嫌弃这个地方,我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人,应该比这个小生命有更强大的生存能力。我的行动虽然受到了限制,但我的心仍是自由的。

于是,从这天起,这位学者每天自己进行心灵对话,几十年的生活一幕一幕地回忆,越回忆越有价值,他将回忆内容用笔写下来。当出狱时,这位学者完成了50万字的著作。

人生在逆境中,适应能力是惊人的。人可以恐惧不幸,同样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不断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人生是幸福的;设法改变环境(别人),将不会达到期望。

大多数人都想改造这个世界,但却很少想到要改造自己。环境不易改变,不如改变我们自己。

6.史玉柱东山再起

在中国企业家中,倒下又站起来的,史玉柱是一个代表。

史玉柱大学毕业后即下海经商,靠开发软件在短时间内取得辉煌的业绩。但后来由于决策失误,造成公司瘫痪。众所周知,史玉柱是倒在无法完成的巨人大厦上。

所谓巨人大厦开始构想蓝图18层,后来在外界影响下加高到68层、70层。他是在无法抗拒的外界压力下做出的错误决策,他无法不失败。当时,他身处逆境,失去了自由,遭到围攻、嘲骂,媒体甚至把他的一切个人隐私剥个精光。

但史玉柱不向命运屈服,决心重新站起来,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想到的仍是产品的开发,他高举“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两面大旗奋起进发,最后他成功了,重新站了起来,从失败又走向新的辉煌。

史玉柱重新站起来。靠的是什么?他靠的是思维超前:一是压不垮的坚强意志;二是超人的敬业精神;三是强烈的市场意识。

人生竞争环境无法选择、无法改变,但是对待环境的态度是可以选择、可以改变的。

7.王选的八次选择

著名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尽管很漫长,但要紧之处就那么几步。”人生成功与否,与个人努力有关,也与机遇有关,能否抓住机遇是十分关键的,这就是选择。

著名科学家王选说,他一生有八次重要选择:

第一次,在北大二年级时进入数学力学系。

第二次,在20岁时,决定主修英语听力。

第三次,1961年24岁时决定投身到软件领域。

第四次,决定搞照排。

第五次,在80年代初决定走商品化、企业化道路。

第六次,在他55岁时向国家建议:国家重大项目863计划主要带头人要小于55岁,把自己排除在外。

第七次,扶植年轻人闯市场。

第八次,组织科学家与企业家合作进军广电业。

王选说:“人生就是一次机会,学会选择就是学会人生。”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科尔说:“一个人所掌握的最大力量,就是选择的力量。”选择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新起点,这需要有强烈的改变意识和决心。

8.怕痛的石头

有一个著名的雕刻大师,要雕一尊佛像。

大师选了一块上乘的石头,用斧子、锉刀认真雕刻,才刻了几下,石头大声哀嚎:“痛死了,……”求大师绕命,大师出于怜悯,只好放手,弃之路边。

大师于是换了一块差点的石头,又开始了雕刻。这块石头不同,无论多痛,它都顽强忍受,最后成为极品,放在庙里供人朝拜,人潮如涌。

被弃的石头看到被雕刻的石头被那么多人朝拜很不服,就找成佛的石头理论:“你的资质比我差,天天有人朝拜;我的资质比你强,天天遭人践踏,这太不公平了。”

佛像石头说:“你之所以不能成佛,就是缺乏忍耐精神。”

古今中外一切杰出成功人士,都崇尚一个“忍”字,“忍”字的作用有多大,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应是一个很好的回答。所以痛苦是人生成长的阶梯,忍耐痛苦是人生成才的必经之路。

9.神力的寓言

在印度流传着一个寓言:

在远古时,人类拥有无穷的神力,在大自然中快乐地生活着,但人类不知珍惜神力,到处滥用,惹怒了造物主勃马拉。勃马拉召集众神开会,研究如何剥夺人类的神力。

有的神建议:把人类的神力放在最高的山峰上;

有的神建议:把人类的神力藏在深海之中;

有的神建议:把人类的神力埋入坚硬的岩石之中。

这些建议都被勃马拉否定了。他说:放在高山上人类可以取回;放在深海里,人类可以取回;而放在岩石中,人类也可以取回。

最后取得共识,把神力放在人的内心深处。这样,有智慧的人可能会寻找到,而相当多的人是不会轻易找到的。

人生成功的第一法则就是开发潜能法则,要形成强大的心能。心强—志强—力强;心弱—志弱—力弱。神力在我们心中,人生要想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懂得挖掘内心的神力。

没有精神的苏醒,心理的转变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在改变他的思维模式之前,他首先必须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解除内心的焦虑

焦虑心理是现代人经常面对的问题,它困扰着许多对未来抱有美好憧憬的人。如何解除内心的焦虑,如何保持豁达与乐观,是我们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焦虑:在你面临一次重要的考试以前,在你第一次和某一位重要人物会面之前,在你的老板大发脾气的时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种疾病的时候,你可能都会感到焦虑不安。焦虑并不是坏事,适当的焦虑,会对个体的生存保持警觉性,激发人的积极性,对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有好处。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勇气,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

但是如果你有太多的焦虑,以至于达到焦虑症,这种有进化意义的情绪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会妨碍你去应付、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焦虑已是当今文明社会的一大公害,预计随着社会的变化,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人们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焦虑。老人是最易出现焦虑的人群。

焦虑不仅可以引起心理上的变化,也可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焦虑时,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搓手顿足、心绪不宁、甚至有灾难临头之感。工作学习时不能集中注意、杂念万千,做事犹豫不决。焦虑会影响睡眠、引起失眠、多梦或恶梦频繁。白天头昏脑胀,感觉过敏,怕噪音、强光及冷热,容易激动,常作出不理智的激情发作。生理方面,出现唇焦舌燥、口渴、多汗、心悸、血压升高、发热感、大小便次数增多等。

严重时,有三种焦虑发作形式:

(1)濒死感:发作时胸闷,气不够用,心中难受,有快断气之恐惧,有人会在急诊室大呼:“医生,快拿氧气来!”但决不会因此死人。

(2)惊恐发作:莫明其妙地出现恐惧感,如怕黑暗、怕带毛的动物、怕锋利的刀剪、怕床下有小偷……甚至素来胆大的人也会有恐惧感,但指不出害怕的对象。

(3)精神崩溃感:此时心乱如麻,六神无主,有精神失控感,担心自己会“疯”而恐惧焦虑,但这决不会是精神病发作。以上三种发作形式均短暂,只历时数小时,焦虑缓解后,一切如常、风平浪静。

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可以引起诸多疾病,如焦虑性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糖尿病、神经性皮炎等心身疾病。急性焦虑发作时,往往易引起脑血管意外或心肌梗塞而死亡,故应对焦虑及时处理治疗。

人们为什么面临如此众多的焦虑?我们必须从自然界、社会、人的心理及认识活动,以及人格特征来分析。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

第一,在工作、生活健康方面均追求完美化。稍不如意,就十分遗憾,心烦意乱,长吁短叹,老担心出问题,惶惶不可终日。须知,世间只有相对完美,决无绝对完美,世界及个体就是在不断纠正不足,追求真善美中前进。应该不做追名逐利的奴隶,为自己设置精神枷锁太多,过得太累,把生命之弦拉得太紧。

第二,没有迎接人生苦难的思想准备,总希望一帆风顺平安一世。正如宇宙的自然规律一样,人生自始至终,都充满了矛盾,绝无世外桃源。人一降临人间,就会面临生老病死苦的磨难。没有迎接苦难思想准备的人,当一遇矛盾,就会惊惶失措,怨天尤人,大有活不下去之感。“吃得苦中苦,才能甜上甜”,还有那些“看破红尘”的出世超人,都是深知矛盾和善于适应困境的人。

第三,意外的天灾人祸。会引起紧张、焦虑,伴随着失落感,或绝望感、甚至认为一切都完了,等待破产、毁灭或死亡。假如碰到意外不幸时,建议你正视现实,不低头,不信邪,昂起头,奋勇前进。灾难是会有尽头的,忍耐下去,一定会走出暂时的困境。有时往往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现“绝处逢生”的局面。有时乍看起来是件祸事,但说不定又是一件好事。人生就是这样包含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好与坏,幸福与不幸的辩证关系。

第四,神经质人格。这类人的心理素质不佳,对任何刺激均敏感,一触即发,对刺激作出不相应的过强反应。承受挫折的能力太低,自我防卸本能过强。甚至无病呻吟,杞人忧天,他们眼中的世界,无处不是陷阱,无处不充满危险。整日提心吊胆、疑神疑鬼,如此心态,怎么不焦虑。

解除,通常有以下几种焦虑办法。

1.自我松弛法

在生理上,焦虑是与肌肉紧张相关联的。如果你使自己的肌肉得以放松,那么躯体的放松也会令精神有所放松,焦虑则无处立足了。

2.肌肉放松法

共分以下四步。

第一步,要使肌肉放松,先须让肌肉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先是躯干:头部下缩,双眼微合,双肩上耸,如缩头乌龟状,感到很紧张后,放松头及双肩,然后将头慢慢做逆时针转动八圈,再按顺时针转八圈。你做完这些动作以后,须静静地躺在床上。

第二步,也是先紧张后放松。这次是腿:将右脚绷直抬高,脚尖绷紧直到不能坚持,然后完全放松地让脚落在床上。接着抬起左脚进行与右脚相同的练习。切记要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绷紧的那条腿上,想象从足尖到髋部都非常紧张,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浓度肌肉放松。

第三步,同上,这次是手臂:右手上举,握紧拳头、绷紧手臂肌肉,同时集中注意力,想象手臂非常紧张,当感觉很累的时候,让手完全放松地落在床上。接着左手也做同样的练习。

第四步,眼睛的放松:在左臂放下后,双眼仍保持微合,想象头顶的天花板上有个圆圈,直径大约四公尺。想象着视线按顺时针方向绕圆圈转八圈,然后按逆时针方向转八圈,要慢慢地转动。完成以后,再想象一个边长大约为四公尺的正方形,同样顺着它的边做一遍。

完成以上步骤后,你什么也不要想,只是静静地躺着,体会运动过后的那种松弛、宁静的感觉。这种放松的方法是很有效的,但需在安静场合进行,要应急是不管用的。

3.一时放松法

这是一种应急的方法。

一旦你感到焦虑,可按以下三步去做:

(1)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迅速吐出。这个过程能使肌肉很快地放松。

(1)不断暗示自己“放松、放松”。

(1)把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事物上停留几分钟。

完成这三步之后,患者可返回引起焦虑的问题,如果仍然感到焦虑,再重复这三个放松步骤,直到焦虑缓解。这个方法十分简单,无论是在假想情景还是实际情景中,都可以多次重复练习。

4.认知重构法

认知重构法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疗法,分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态度。焦虑症患者不敢直面人生,把世界想象得过分危险可怕。因此,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改变生活的态度。焦虑症患者惯常的态度可能是这样的:

时间飞逝如电,我离死亡越来越近。

命运决定一切,我放弃自由选择的权利。

世上人心险恶,我注定是孤立无援的。

……

这些态度都过分消极悲观,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改变,焦虑症便无法根治。你应将原有的消极态度变为积极态度。例如:

时间飞逝如电,我要珍惜现在的一分一秒。

命运无法知晓,我有权自由选择我的生活。

世上人心不易沟通,只要心诚定会得到帮助。

……

你把这些改变后的积极态度记下来,作为座右铭,经常读一读,进行自我强化。

第二步,挖掘病因。采用前述自我精神分析法挖掘焦虑的病因。认识到病因后,你必须正视它,然后努力用言语表达出来。这个小小的技巧实际上是使焦虑症的潜意识冲动上升到意识的层次上,然后进行有意识地控制。

第三步,矫正行为。采用模仿、强化、幽默、自我建设性暗示等方法对焦虑进行行为矫正。

模仿的主要对象是你生活中的强者。你如果很容易焦虑,那么和一个幽默、潇洒的人在一起,无形中你会受他言行的感染。你还可以模仿强者的为人处世方式,甚至可以向他们取经,了解他们战胜焦虑的诀窍。其实,世上人人都有焦虑的体验,只是有人战胜了焦虑,有人却成了焦虑的奴隶。

强化则是对你的积极性行为进行自我鼓励,或寻求他人的鼓励。自我强化主要应从自我建设性暗示入手。过去焦虑时,你不正确的行为反应使焦虑得到了强化。例如:

我太痛苦了,我要死了。

这个工作我一定会失败的,毫无希望。

现在你应采用建设性暗示有效地抑制焦虑。

我现在确实很痛苦,但解决困难都得有这么一个过程,应努力调整自己,战胜困难。

这个工作可能失败,但失败是成功之母,何况并非没有一丝成功的希望。

……

原来的不良自我暗示往往是无意识的,而现在的良性暗示则是有意识的,富有建设性的。这样的建设性暗示还有许多,你应将它们写出来、记住并不时提醒自己。它们能非常有效地提醒你采用有效措施,减弱焦虑。

5.冥想

于宁静处坐或站,闭眼、肌肉和意念放松,集中想象力于一束鲜花、一处自然美景或回忆愉快的往事,渐致心旷神怡焦虑消除。

社交焦虑陷阱

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社会交往日益增多,社会交往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升学就业、职位升降、事业发展、恋爱婚姻、名誉地位,因而使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焦虑情绪,造成心神不宁,焦躁不安,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

社交恐怖情绪常见的表现有多种,比如:

着装焦虑:中青年女性容易产生与化妆或着装有关的焦虑情绪。珍妮,41岁,某马术俱乐部经理,她说:“一看见别人比自己会打扮,就像打了败仗一样,情绪一落千丈!”

同事焦虑: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的路丁小姐,业务能力极强,走到哪里都得到上司的赏识,她工作3年均在全球500强公司,但竟然换过6家公司,为什么频繁跳槽?其实既不是她不适应业务,也不是老板炒她鱿鱼,都是她自己自动离职。原因只有一个,她困惑地对心理医生说:“我不知道如何与同事相处,为什么总有人造谣诬蔑我?有人排挤我?有人向老板告我的黑状?我也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不能容忍我的存在?我只好逃避……”

谈判焦虑:伊曼纽尔先生,英格兰人,某跨国公司副总裁,曾有很好的经商业绩,他跟随总裁到中国谈判,他因感到自己对中国政策、风俗了解较少,自己汉语也讲不好,因而在商业谈判中感到压力很大。再加上总裁要求严格,谈判进展不顺利,加重了他的心理冲突。

媒体焦虑:佛里德曼,大学教授,由于学术研究成果突出,近年来得到全球的关注,频繁接受各种媒体采访,“上镜”机会很多。但因时间分配问题的冲突使他对媒体的采访越来越反感,多次出现与记者的矛盾冲突。经心理测试,发现他患了焦虑性神经症。

另外,还有如亲友焦虑、校友焦虑、餐桌焦虑等等。形形色色的焦虑情绪不胜枚举,它们像病菌一样侵蚀着人们的精神和机体,不仅妨碍一个人畅通无阻地进入人际交往,还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其实,分析一下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无非是来自自卑心理,自我评价过低,忽视了自己的优势和独特性。

让我们对社交焦虑情绪进行进一步剖析,就会发现如下的特点。

例如,有人做事急于求成,一旦不能立竿见影地取得所谓成功,就气急败坏,从精神上“打败”了自己,这是社交焦虑陷阱之一。

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够出色,被别人“比了下去”,丢了面子,于是就自责,自惭形秽,产生羞耻感,这是社交焦虑陷阱之二。

缺乏分元化的观念,以为做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太笨。却不知一个问题的解决,其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有时是“有意栽花花不开”,反而“无心插柳柳成行”。人们却时常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认为努力与回报不平衡,便埋怨社会不公平,这是社交焦虑陷阱之三。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和事物都是:不好不坏,有好有坏,时好时坏,多侧面的特征各有其特色,怎可用同一标准去衡量?绝对化的评价方式,常常会导致自己总是否定自己,这是社交焦虑陷阱之四。

释放压力,释放情感

人活着就会感受到压力。没有人是可以“免疫”的。不管喜欢与否,压力每天都会陪伴着你。因此,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压力以及如何应对,以避免压力对我们身心造成的各种不适。

压力(Stress)也叫应激,这一概念最早于1936年由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汉斯·薛利(HansSelye)提出。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

压力产生于压力源,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压力源可能存在于自身,也可能存在于环境中。自身的压力源也称内因性压力源,包括痛苦、疾病、罪恶感、不良自我概念等;环境的压力源也称外因性压力源,包括热、冷、噪声、灾害等刺激情境。但是,人类最主要的压力源是人,人际关系是造成压力的最主要来源。心理学家在研究中,把造成压力的各种生活事件作了分析,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压力源:

1.躯体性压力源

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微生物、变质食物、酸碱刺激等,这一类刺激是引起生理压力和压力的生理反应的主要原因。

2.心理性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祥预感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与紧张等。心理性压力源与其他类压力源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它直接来自人们的头脑中,反映了心理方面的困难。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处处可见,但有的人无动于衷,有的人却耿耿于怀。区别常常源于人们内心对压力的认知。如果过分夸大压力的威胁,就会制造一种自我验证的预言“我会失败、我应付不了”。长此下去,会产生所谓的长期性压力感,畏惧压力。弗雷德曼和罗森门两位学者在对心脏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称之为A型性格的行为方式。这是一种有冲劲、精力旺盛、竞争性强的性格,求胜心切,总想在最短时间内处理无数难以确定的事物。而这种长期处于压力下的紧张状态付出的代价是导致心脏病。美国心脏医学会在1981年将A型性格列为是罹患心脏病的因素之一。

3.社会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是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景与事件。社会性压力源小到个人生活中的变化,大到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包括灾害、环境污染、政治动荡、经济衰退、过度拥挤、战争创伤等。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城里人不论住房、走路、乘车、逛商场都离不开一个“挤”字。到处是人,处处要挤,于是“拥挤综合症”出现了。拥挤、嘈杂的环境容易使人高度紧张,焦虑、烦躁、易怒,出现失眠、易怒、头痛、乏力、心悸等症状。此外,核泄漏事故、海湾战争、艾滋病威胁等社会事件也给人们造成巨大压力。不仅当事者有压力感,知情者也会产生压力。例如,地震、洪水、车祸、飞机失事等灾害对受害者造成重大打击,而且那些目击者、救援者乃至亲戚朋友也会感到或大或小的压力。

4.文化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若不改变原有习惯适应新的变化,常常会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甚至积郁成疾。例如,出国留学如果缺乏对环境改变的适应,难以沟通,不得不中断学业或引发疾病的事例就时有发生。

当人们面临压力时会产生一系列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反应。这些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机体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它能唤起和发挥机体的潜能,增强抵御和抗病能力。但是如果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可能导致生理、心理功能的紊乱。在压力下通常表现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压力下的生理反应

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例如,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激素分泌增加、消化道蠕动和分泌减少、出汗等。加拿大心理学家薛利20世纪50年代以白鼠为研究对象,从事多项压力的实验研究,指出对压力状态下身体反应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警觉反应。这一阶段中,由刺激的突然出现而产生情绪的紧张和注意力提高,体温与血压下降、肾上腺分泌增加、进入应激状态。如果压力继续存在,身体就进入第二个阶段,即抗拒,企图对身体上任何受损的部分加以维护复原,因而产生大量调节身体的激素。第三阶段是衰竭阶段,压力存在太久,应付压力的精力耗尽,身体各功能突然缓慢下来,适应能力丧失。可见,压力下的生理反应可以调动机体的潜在能量,提高肌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适应能力,从而使肌体更有效地应付变化。但过久的压力会使人适应能力下降。

2.压力下的心理反应

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这是适应的心理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例如,学生考试、运动员参赛,在适度压力下竞争容易出成绩。但是,过度的压力会带来负面反应,出现消极的情绪,如忧虑、焦躁、愤怒、沮丧、悲观失望、抑郁等,会使人思维狭窄、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表现出消极被动。心理学研究还表明,过度的压力会影响智能,压力越大,认知效能越差。个体在压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存在很大差异,这取决于个体对压力的知觉和解释以及处理压力的能力。

当个体面临压力时会有各种行为变化,这些变化决定于压力的程度以及个体所处环境。压力下的行为反应可分为直接反应与间接反应。直接反应指直接面对引起紧张的刺激时,为了消除刺激源而做出的反应。例如,路遇歹徒或与其搏斗或逃避。间接反应指借助某些物质暂时减轻与压力体验有关的苦恼。例如,借酒消愁。

一般而言,轻度的压力会促发或增强一些正向的行为反应,如寻求他人支持,学习处理压力的技巧。但压力过大过久,会引发不良适应的行为反应,如谈话结巴、动作刻板、过度用食、攻击行为、失眠等。心理学研究发现:当猩猩被隔离监禁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重复的摇晃、吸吮手指或原地绕圈等刻板行为;把一只动物关在无法逃离的笼子中并给予电击,会引起动物不断吃东西的行为;当两只动物被电击时,电击开始或结束后不久,它们会打起架来。

在压力之下,我们每个人都难以自处,但当你弄清自己属于哪种压力类型,并且弄清当压力来临你何以会那样反应之后,你就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最佳办法。

下面列出4种主要压力类型,哪个最像你?请对号入座。

1.积极型

当压力来临时,你是如此地懊恼,你发现自己易怒、变得挑剔、爱和别人飙车、向爱人吼叫……结果,你周围的所有人都很伤心并渐渐变得不再愿意与你合作,你于是感到受孤立并觉得受伤害很深。

2.消极型

你总是为如何完成每一件事并且解决所有的困难而焦灼不安,你经常莫名其妙地哭泣或在夜半突然惊醒,那些事儿就在你脑子里翻腾不休。这样长此下去,你可能就会得上一系列的病:周期性偏头疼、皮肤过敏、背痛肩酸或消化系统疾病。

3.鸵鸟型

焦虑在你脑中一闪即逝。你强迫自己把这些问题置之脑后,然后迅速地投入到其他事情当中。你或许能在世人面前装作很乐天的样子,但是因为实实上你并没有把问题解决掉,所以它们越积越多直到有一天你无法自控。它们甚至不可避免地堆积在你脸上,那将意味着一场严重的身体或精神上的剧痛反应。

4.应付自如型

你能把握住自己生活的航线,但有时偶尔也会出点儿乱子,这时你似乎有点儿举止失常。但你实在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只要在艰难时刻你能直面压力即可。

压力的调适主要还得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压抑情感易导致心理障碍,因此,我们要学会发泄自己的压力,释放自己的情感。

1.倾诉自己的苦闷

倾诉,就是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尤其是怒和哀,毫无保留地倾吐给对方。这是一种感情的排遣,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术。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有八九,难免产生苦闷和烦恼。这些苦闷和烦恼如果长期郁积在心头,就会成为沉重的精神负担,损害身心健康。英国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积贮在心中的烦闷忧郁就像一种势能,若不及时加以释放,就会像定时炸弹一样,一旦触发即可酿成大难。若及时加以发泄或倾诉,便可少生病,保健康。

倾诉,是一种释放不良情绪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摆脱恶劣心境的必要手段。倾诉的对象很多,既可以是足以信赖的亲人,也可以是言无不尽的知己,还可以是素不相识的陌路人。

美国内战时期,林肯总统曾写信给他的一位乡下的老邻居,请他到华盛顿来,说有些问题要和他讨论。这位老邻居到了白宫后,林肯同他谈了关于宣布释放黑奴是否适当的问题。几个小时后,林肯与他的老朋友握手道别,竟然没有征询他的任何意见。“谈话之后他似稍感安适”,那位老朋友说。林肯并没有要建议,他只是要一位友善的、同情的倾听者,这样他可以没有任何压力地发泄心中的苦闷。

2.发泄情绪,不要压抑自己

一提起“发泄”,人们便认为它是贬义词。其实在医学上,“发泄”却是中性词,甚至是褒义词。由于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就给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是一个致病因素,压力过剩,就会失去心理平衡。所以,我们要善于及时释放心理压力,医学上把它叫做“发泄”。

正当发泄大致有两种方法,一是嘴巴发泄,二是手头发泄。

嘴巴发泄又分两种,一是自言自语。比如,有人受了上司的气,不敢对上司发作,只好买一瓶酒,一边自饮自斟,一边骂骂咧咧。别看他形象不佳,但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骂完了,气也消了,再蒙头睡一觉,什么事也没有了。不过,喝酒别太多,否则,气是出了,又闹出个酒精中毒可就不合算了。二是对人倾诉。当你有“一肚子气”时,不妨找一个亲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肚子里的怨气全部倒出来,这样可以得到解脱。但这必须选准对象,因为不理解你的人不可能静听你的“倾诉”,听别人发牢骚毕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如果他一边听你的诉说,一边做别的事情,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反而会使你更加生气。不理解你的人还会和你唱反调,说一些“嘿,你真不应该那样……”之类的话,简直是火上浇油,把你气个半死。

手头发泄亦可分为两种:一是用文字发泄。在你受了某人某事的气之后,利用你手中的笔,一“写”为快,把它记下来,或者写一封措词激烈的信,将对方骂一通。但请记住,这种信,只可以写,不可以发。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就常使用此法发泄胸中怒气。他在外面受了别人的气,回家就写一封骂对方的信。第二天,家人要为他发信,他却不让:“写信时,我已经出了气,何必把它发出去惹是非”。二是以创作发泄,这是发泄的最高境界。凡·高将苦闷发泄在画布上成为油画大师,巴尔扎克将生活的压力发泄在稿纸上成为一代文豪……

此外还有一种“手头发泄”方法:摔盆打碗砸东西。因这不是正当发泄的方法,这里并不提倡。有人在外头受了气,回到家对着家里人吹胡子瞪眼、摔盆砸碗,将心理压力转嫁到亲人身上,这样做就大错特错了。

3.释放情感

多年前一位医学专家说了一句话:“癌症是没有哭出的泪水。”一句说道出医学界多年的研究心得。压抑的情绪容易引起癌症,暴发的情绪容易引起心脏病。适当的疏解和表达情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知识。情感是自然的,如果不能适当的表达,不但造成身体的干扰,也是开心的障碍,甚至于会破坏和睦的人际关系。积压的伤痛会使人通过看电视、工作、过度沉迷于口腹之欲、情欲来麻痹自己。长期压抑会使人情感麻木。

我们情感表达的方式来自幼小的教育,当我们受伤、受委曲、难过或受挫折时,父母亲有没有容许我们疏解情绪?或他们用一些转移注意力,恐吓、打骂、羞辱、瞒骗等方式阻断我们的哭闹,因而伤痛深藏在内心。

这些没有疏解的伤痛积存在身体内作怪。一般男孩子不许哭,女孩子不许发脾气,因而许多男士的心中积压了悲伤,许多女士心中积压了愤怒。我们小时候所被教导的情感压抑方式也会教导下一代。然而这些没有释放的情感容易被触发,可以因一句话或一件事而伤心,或发脾气。这些累积的伤痛一旦被触犯时,像洪水泛滥,伤自己,也伤他人。

当孩子表达情感的时候,我们的反应是什么?如何疏解自己的情感,如何教导孩子疏解感情?

帕姆是一位幼儿教育专家,也是托儿所的老师,当孩子哭时,她会提醒自己“哭是康复,不是疼痛。”她的经验是孩子需在关注下才能疏解情感,特別是哭闹的孩子,以下举两个例子来解说。

有位小女孩在车还没到托儿所时就大声哭闹,因为出门时,她所准备要带到学校的几个洋娃娃和衣服放在门口,忘了带上车,发现时已快到托儿所了。帕姆抱着哭泣的孩子询问她忘了带什么,她说:“洋娃娃,”“还有呢?”“娃娃蓝色的裙子。”“还有呢?”“红色的衣服。”“还有呢?”孩子边哭边说,在10分钟关注下泪水发泄完了,她说:“我要去玩了。”

另一位小女孩在前一天父母亲告诉她他们要离婚,当时她没有情感反应,父母亲担心她会在托儿所发泄,因此事先告诉帕姆留意一下,当孩子们去玩泥团时,这位小女孩一把抱住所有的泥团,不和其他孩子分享。帕姆说:“这个是大家一起用的。”一讲完孩子就大哭。帕姆抱起她问她什么事伤心。她边哭边说她的父母亲要离婚,她不要爸爸搬出去,她要爸爸留在家里。当一个孩子不乖时往往是因为有伤痛,如果打其他孩子,也许因为他之前被打,或内心有伤痛,才会打其他孩子。帮助孩子疏解情绪才是正确的根治方法。

不但孩子需要在关注下才能释放情感,成人也一样,倾吐心声是最有效的方法,听的人尽量不要表达意见,只要听。

据说失去亲近的人的伤痛,需要在旁人关注下200小时,才能哭完泪水。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累积的伤痛,一旦旁人与我们谈心时,我们常迫不及待地告诉他们我们的体验,能静心聆听的人有最多的朋友,情感的反应是在静下来时才能感受到。在忙碌中这些都不会被觉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很怕静下来,会不断地找热闹,忙碌是因为无法面对内心升起的感受。

驾驭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一个男人的成长非常重要,连自己的情绪都不能控制的人怎么能取得成功?一个人要取得人生成功,一定要控制、驾驭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情绪能够理性地促进自己未来发展目标的实现。

人的情绪有两种表现方式:第一种是本能的不加控制的自然流露,想说什么就说会么,不计造成什么后果。第二种是理智的自我控制的智慧抒发。

第一种情绪本能流露。这样做,很显然是有害的。人的情绪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无论是个人或一个家庭或一个单位,良好和谐的气氛要比物质金钱重要得多。随便地发脾气,不仅破坏和谐的气氛,也会影响到他人的健康。

二战时,美国军舰在海上航行,不巧遇上了大风。一位士兵因第一次乘船,大喊大叫,使船上不得安宁,船长要求把他关起来。船长身边的一位军官说:“不要关,让我来处理,我可以使他安静下来。”军官命令把士兵捆绑起来,丢下大海,这时士兵更加疯狂地高喊。过一会,军官命令把士兵拉上船来。说也奇怪,士兵上船后静静待在船上,半点声音也没了。船长问何以如此?军官说:“在情况转为更加恶劣之前,人们很难体会到自己是多么幸运。”

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幸福的要诀是,幸福的人一定要知道自己幸福。”因此人生要懂得珍惜。一个没有鞋穿的人十分悲伤,但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他会感到自己的幸福。要珍惜目前我们所拥有的,看看那些境况比我们更悲惨的人,我们是多么幸运。

我们的火气越来越大,脾气越来越大,说到底,是因为我们的德行越来越失去了平衡的支点。在物质与精神的追求中,我们只注意物质追求,找不到方向,欲望得不到满足,天天处在焦躁不安的情绪中,火气自然就旺盛了。一个社会的脾气,也是这个社会民族精神的缩影。

美国基辛格博士说过:“不良的情感,对于人体的肌肉,有着相当的化学作用。良好的情感对人生有着全面的有益影响。脑海中的每一个思想,都因细胞的组织而更改,而这更改是属于永久的。”

一个人的情绪本能流露,如果是负面情绪,它偏激、悲观、仇恨、不和谐等,这些都是人格病症。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时,那么你最好是紧闭嘴巴,以免变得更加愤怒。许多人因为过分愤怒、悲伤往往会引发一切突发的疾病或为疾病种下祸根。而只有理智、快乐、美满的思想,才会提高人生的价值。一个 人一旦有了健康的思想,那些不健康的思想就会慢慢消失,因为健康的思想与不健康的思想是水火不容的,是不可能同时存在。

第二种情绪智慧抒发。这样做对人生是有益的。人的情绪,就像两个水管,一个热水管,一个冷水管,不能光开热水管,还必须打开冷水管。当一个人心中充满悲观、偏激、仇恨、愤懑的思想情绪时,就像打开了热水管,沸水让人不敢沾手,这时需要打开冷水管,让沸水立刻降低温度,那么我们的思想就会产生乐观、和谐、友爱的思想。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天生的好脾气,没有任何人有那种不需要注意和控制的好脾气。情绪是思维的反映,思维是训练的结果。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一旦发现自己将要发火时,他就会用降低声音来控制怒气。林则徐性格易怒,就在自己书房中挂了“制怒”二字的条幅警示自己。电影《林则徐》里的这个情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们如何驾驭自己的情绪树立了榜样。

要学会对关系负责。人生使命有多种角色,如在父母面前你是儿子或女儿,在丈夫(或妻子)面前是妻子(或丈夫),在孩子面前你是父亲或母亲,在兄弟面前你要讲手足情谊,在单位领导面前你是下属,在下属面前你是领导等等。这样,我们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角色,要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就要学会对关系负责。我们要对关系负责,一定要驾驭情绪,智慧地抒发情绪。情绪是人生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情绪至少有三个作用:

(1)情绪可以调节聚集能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单位,一个人的情绪,特别是领导人的情绪,可以调节聚集能量,你的一个好情绪,就必然给大家带来好心情,好心情进一步会促进工作;相反,你的一个坏情绪,自然负面地会影响大家的心情,从而给人们带来消极的影响,进而影响工作进展。

(2)情绪能影响你对事物的评价。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表明情绪与对事物判断是互相影响的,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3)情绪有助改善或影响人际关系。你情绪好,笑脸相迎,对方自然高兴,关系自然融洽;相反,你满脸怨气、情绪不满,对方怎么会有好心情,关系一定会出问题,甚至产生敌意。

美国心理学家搞过一个儿童控制冲动的试验。就是随意找一些3-4岁小孩,告诉他们:每个小孩可以立刻拿一块软糖,但是如果现在不拿,等工作人员到外边办完事后回来时再拿,就可以得到两块软糖。工作人员把好吃的软糖放在孩子面前,然后工作人员外出。这时,有的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就拿了吃了。但有些孩子,仍能控制自己,不去拿软糖,为了控制自己,有的孩子闭上眼睛,不看眼前的诱惑;有的孩子,就自言自语地唱歌等。这些坚强的孩子,最后得到了两块软糖。后续的调查表明,凡能控制自己的孩子,在青少年成长时期,自信心坚强,要求自己比较严格,处事比较果断,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而相反不能控制自己的孩子,大都缺乏自信心,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比较贪玩,学习也不刻苦,学习成绩中等甚至下等。

成年人不是小孩,已经走向成熟,更应学会控制冲动。有些人认为,情绪冲动是不可能控制的,是一种自然本能反应。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学者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绪无论多么复杂,通过科学的方法,却是可以控制的。如何控制冲动情绪?有五个步骤:

(1)明确真实感受

我们经常被负责情绪所折磨,心情十分痛苦。这时,我们可以反问自己:我现在是什么情绪?是什么感受?这种感受是有益或是有害?我能改变吗?经过一系列的反问,本能情绪下降,理智情绪上升,明白负面情绪有害无益,思想情绪随之改变。

(2)用正面情绪控制自己

情绪是一种物质力量,它可以是正面的,也不以是负面的,我们一定要用正面情绪来控制自己。人是靠习惯思考做事的,人养成了习惯,习惯又养成了我们。慢慢学习控制自己,就会树立起正面情绪。

(3)相信自己能够控制情绪

我们要树立信心,要相信情绪是可以控制的。控制冲动情绪的有效方法,就是回忆过去的经验教训,并针对目前的现状制订相应的策略。

(1)认识事实不能改变但心情情绪可以改变

一件事实,究竟是给人带来好情绪,还是给人带来坏情绪,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反应,与事实本身关系不大。

两个赶考秀才的故事。从前有两个秀才去京城赶考,在路上遇到抬死人的出殡队伍,抬着一口黑色的棺材。

一个秀才想,“真倒霉,完了”,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色的棺材”在头脑里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想,“棺材,有棺(官)又有材(财)”,“要走好运了”。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泉涌,一举高中。

两个人回家后,和家中人说起这次进京赶考的巧遇,都说“真灵”。

这告诉我们:给人造成麻烦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一件事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关键是自己保持什么样的心态,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你认为是积极的,它就给你带来积极的影响;你认为是消极的,它就会把光明赶走,使你陷入失败的深渊。

(2)用积极思维采取行动

人的思维决定行为。思维分积极思维和消极思维,积极思维带来积极结果,消极思维带来消极结果。我们要控制情绪、冲动,就要用积极思维正向思维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最后才会达到理想的结果。

我们在现实中,经常看到有两种人永远无法超越别人:一种人是只做别人交代的事情,别人不给他交代,他就不知干什么,人们管这种人叫“眼里没活”。另一种人是做不好别人交代的事情,你交代他一件事,他最多能干到“八成”。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人,他们受过良好教育,又有才华,但是在公司内却得不到提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自我反省的精神,缺乏主动热情的精神,他们养成了一种恶习,眼高手低,爱吹毛求疵,爱抱怨批评,他们根本无法独立地自发地做任何事情,只能在一种被迫和监督的情况下才能工作。

人的生命旅途,就是一场马拉松竞赛,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在向事业迈进的旅程中,唯有靠持之不移的热情,持续不断的毅力,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热爱是人生最好的老师,热爱会使人产生信念,人只有热爱才会下决心去钻研,而只有钻研才会做出连自己都吃惊的成绩。美国大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总结自己人生的成功经验,其中第一条就是“热忱”,他说:“要变得热忱,行动需热忱”。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我之所以没有倒下,是因为我不是在守业,而总是在创业,总是保持创业初期那种精神状态。”因此,我们要不断自我激励,激发起顽强的热爱情绪,才会有一种坚持不懈的激情。

当你工作未达到标准,未得到领导和周围同志认同、赞许的时候,请检查一下自己的激情,有没有激情,有几分激情,这是决定你成功的关键因素。

控制情绪就控制了人生命运。人生的成功秘诀是:强者是让思想控制情绪,而弱者是让情绪控制思想。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奥格·曼迪诺在他的名作《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中这样说道:

从今天起,我要学会控制情绪,让每天每时每刻都充满着幸福和快乐。

沮丧时,我要引吭高歌;

悲伤时,我要开怀大笑;

悲痛时,我要加倍工作;

恐惧时,我要勇往直前;

自卑时,我要挺起胸膛;

不安时,我要提高嗓音;

力不从心时,我要回想过去的成功;

纵情享受时,我要想想那些贫困的人;

骄傲自满时,我要想想那些大成者,自己多么渺小;

人学会控制情绪,就控制了自己的人生命运!

留言

请输入您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姓名